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实习实践经验 · 正文

实习实践经验

巷子里的遭遇:派问卷的第二天
编辑: 作者: 发布日期:2014/08/08 点击量:

问卷经过修改后,主要调查方向放在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生活满意度、家庭收入来源上。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研活动获得翔实的数据,为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出外调研写下满意的篇章。第二天的调查地点选在荔红新村,我们来到熟悉的巷子里,开始第二天的任务。

第一位愿意接受采访的阿姨一张口就压低声音向我们痛诉村干部的贪污腐败。她听说村里的土地每亩能补偿9万元,但实际上到手的只有4.2万元。这条消息是否属实我们无法证实,但村干部没有向村民澄清确实是事实。村委会和村民缺少足够的交流导致双方的关系恶化,信任度降低,不利于村子在各方面开展建设的。倘若村里能定期召开交流会,积极听取村民对村里公共事务的意见和疑问,想必会加强村委和村民之间的合作和信任。走出巷子,在一家杂货铺旁有四五个在闲聊的老人家,我们抓住机会凑过去。其中一位年近80岁,手扶婴儿车的老人向我们讲述他家里的生活困境。儿子残疾,终日坐在轮椅上,缺乏自主行动的能力。家里的开支大部分依靠孙子出外打工,社保每月500元的补贴在他们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您认为政府知道你们的生活状况吗?”“知道又怎样,他们根本不关心!”。当然,这几位老人又说起村干部的不作为,讲起那些贪污腐败的传闻都纷纷摇头。他们强烈要求我们将情况反映给政府部门,尽早撤换村干部,为村子除害。基层贪污,似乎成为这条村子了深藏的恶性肿瘤,人人深知却又无可奈何,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后来,我们遇到坐在门前看报纸的一对夫妇,他们得知我们是大学生后很热情地接受采访。原来他们有两个儿子也上大学,十分支持大学生参加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话题与以往不同,他们比较关心的是住房问题。土地被征用后,他们希望村里能把自留地拿出来起集资房。然而收到政府的限制,现在一直未能如愿。原本打算留给儿子结婚用的房子至今仍没有着落。房价上涨是每个年轻人都头疼的问题,能有一席之地变得尤为珍贵。有套房子在不少家长眼里早已变成择偶的基本条件。

几乎走遍了荔红新村的所有巷子,和村民们也聊了将近两个半小时,终于完成手中的10份问卷。中午的阳光格外毒辣,我们躲在村子的牌坊下等其他的组员。回想起这两天派问卷的经历,短暂却充实。以前住在城里,对“农民”的概念还停留在书上那辛勤劳动的身影,却未曾亲身了解过他们的生活,不曾知道他们的晚年也会有着不少忧虑。如今借助三下乡的机会,我接触到的人与事将大大充实我对社会的认识。概念里的社会结构变得立体起来,我清楚地看见农民在底层里挣扎着,为家庭、为工作、为健康,渴望照到来自上方的一丝阳光,那些还不属于他们的美好愿望。

上一条:助教有话说
下一条:深入九潭村:派问卷的第一天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