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管笛心声 · 正文

管笛心声

我喜欢的一堂课
编辑: 作者:王瑞晴 发布日期:2015/05/24 点击量:

来了广外两年,终于上了第一节外教课。

以前也上过英语外教课,但大多是语言基础,比如讲一些单词,语法和生活实用类的内容。所以那时候觉得外教随随便便就可以当,“不就是把自己平常说的话教给外国人吗”。鉴于一直有的这个想法,所以对外教课的期望也就仅仅是提高口语能力,了解风土人情了。

而正是这个学期的外教课令我对外教的认识有所改变。本学期的外教内容是“英语国家文学”。第一个区别于其他课程以及以前所上过的外教课的地方,便是这个老师的授课模式。习惯了“填鸭式”教育的我们基本上都已经接受了老师教,学生记的模式,而T老师一上来就让我们采取自由讨论的形式,每节课只是提供给我们一些材料,偶尔给出一些他自己的见解,其他的时间全部由同学自行提问,自行讨论。突然的“解放”的确避免了老师“一言堂”的情况发生,但是在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自学能力的时候却显得有些松散。我曾经问他:“如果我们自行讨论时都用汉语交流,不就难以提高英语能力了吗?如果每次都是我们自己讨论,没有一个标准答案,那讨论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他的回答虽让并没有令我全盘接受,却让我在一定程度上明白了这种讨论的意义。他认为即使我们用中文交流,只要能够明白文学作品的含义,体会文学作品的精髓也是对我们的提升。而对于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他的观点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不需要标准答案,但是你可以在和组员讨论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思考方式。

当然,让我对外教改观的地方除了比较开放的授课模式,还有他的博学和对文化的包容性、客观性认识。在开始的几节课中,他谈到了许多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些地方甚至比我们更为熟悉,虽然开始认为他的观点有些奇奇怪怪,但还是继续听了下去。慢慢到后来他又讲到了中国现代的哲学,并以林语堂为例,林语堂讲的东西个人认为有些深奥,着实看不懂,而T的一句话也令我汗颜,他说“很多人学哲学,都是去看欧洲、古希腊的哲学,却连林语堂这些实在的哲学都没有读过。”同时他又提到“中国的经济在发展,文化却没有扩大传播,如果只是经济上去了,文化却消失了,那不就成了第二个美国?”。是啊,我们在进步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外语,却连母语都没有完全清楚。每天听着日韩欧美的歌曲,看着日韩欧美的剧集,却没有想着如何创新如何弘扬我们自己的文化。没有人在侵略我们,是我们自己主动被人奴役。

半个学期过去了,虽然每天都在吐槽他留的超长的文章,但却不得不承认我真的有在这堂课上获得了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的进步。也希望以后能够更多的和博学又有批判性思维的外教交流吧。

上一条:行政助理也难当
下一条:《道德经》读书笔记——做一棵柔软的小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