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儒洞,初次见到的两样东西最让我印象深刻,一是镇中心路口处的那块大石头,另一个便是停在商铺门口的三轮摩托车——这种独特造型的自制三轮车对我来说,实属首见。遗憾当时没有给它拍照。
这种三轮摩托车,大抵是一台普通的两轮摩托车,加上摩托车某一边的大梁处焊接的一个像是从三轮车上拆下来的后车身,再加上一个轮子所组成的组合体。说实话,我以前只见过把摩托车后轮拆掉然后装上三轮车后车身的自制三轮摩托,眼前所见自制三轮车的方法,如此简单、直接,甚至略显粗暴(新添的轮子没有制动,甚至是自行车的轮子简单的拼装),确实感觉开眼界了。

三下乡开始,我只以为这种古怪的摩托车只有我当天见到的几辆,后来我才发现我彻底错了。走到市场,只见满条大街跑满了这种古怪的三轮车。而且它没有看起来那么脆弱,上面都负载了数量庞大的货物。不对称的轮子、不对称的车身、不对称的操纵力矩,使得上面驾驶员的开车动作妙趣横生——简单说来,不比马戏团里面玩独轮车的杂耍逊色。
的确,开始时,我是抱着看马戏的心态去看待这些三轮车的。心里忖思,为什么他们不去买一辆三轮摩托?甚至连三轮自行车也得用两轮的拼出来?
直到有一次出外,看见一个精瘦的男子,驾驶着一辆这种类型的三轮摩托车,缓慢而艰难地穿行于街道中,车斗里载的不是货物,而是一名妇女和三个孩子。男子努力操纵着摩托车,手臂青筋暴露,疲态印在他们的脸上。车渐渐驶远,依稀留下一个灰色的背影。
不,这不是马戏。
这是生活。
这里的家庭,大多不只育有一名子女,三四个孩子的家庭很常见。生活的重担压在父母身上。他们不去买价格动辄几千甚至上万的三轮摩托,甚至连一辆完整的三轮车也不买,而去用较为便宜的两轮摩托车,自行车去改装,究竟为了谁?
每个人都有奋斗的自由,都有实现梦想的权利。无论你开的是奔驰,还是三轮车,只要梦想还在,就算陷入困境,上帝也不会关上梦想照进现实的那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