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梦想是什么?”
“主席。”
“什么?主持?”
“主席。”
“什么?”
“主席啊,主席!”
“哦,主席哦!国家主席?”
“嗯。”
一番内容反复的对话,由于他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我终于听懂站在我边上这个四年级阳西孩子的梦想。他是我们队大小叮当制度里我所对应的小叮当,一个人小鬼大无比调皮却也懂事的男孩。
“有志气!要努力呀。”我拍拍他的肩膀,露出鼓励的笑容。他述说梦想的底气很足,我由衷佩服。也从未有轻视他的梦想的想法,年少梦想都不贱。
作为此次下乡的主题,并且与“聆听梦的呼吸”这一口号呼应,与“我的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呼应,“梦想”一词出现的频率非常大。也是团队宣传视频里的必要内容,我询问了一些孩子的梦想,并帮他们画在了黑板上,记录下了他们与梦想合照的瞬间。
老师、主持人、警察、心理学家、画家、导游……孩子们各有答案,眼神清澈。也许从小我们就被别人询问,长大以后想做什么,我们自己亦如此,斩钉截铁地回答着自己最向往的职业。可时光弹指一挥间,到了20岁初,我们所谓的梦想不知换了几批。因为数学不好,我放弃了理科,自然成不了生物学家;因为没有参加艺考,我没有念艺术院校,自然成不了设计师;因为对经商没有兴趣,我也忘记了最初信口给出的目标,自然成不了啤酒厂老板。就这么在成长的漫漫长路上,因为种种因素,总有追不到的梦。
但人又不能没有梦,比职业理想更广阔的梦。关于理由,最广泛的形容,莫过于它是深夜海上的灯塔,指引着我们人生的航向。梦是一个充满能量却又能让人静下心来的神奇字眼,它骑着彩色的光,从远空而来,触摸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渗入沉睡中我们的皮肤。然后留下让我们一生为之追寻的烙印。
而现在,快快乐乐的生活,爱我所做,做我所爱,成了我对自己梦想的定义。
看着孩子们站在黑板前与他们的梦想一起笑着,举着相机的我也被感染。此次下乡,我们真的不能给他们带来太多实用的知识,可我们的目标,从一开始便是启迪他们的梦想。让这里的孩子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值得他们为之奋斗,值得他们去争取。这是我们和中学校长默契达成的一致想法,就是利用梦想的力量。
还有一个孩子告诉我,他没什么梦想,长大了只能打工而已。我责备他不能这么早就给自己下了如此定义,他应该好好努力考个好的高中再考大学,人生会大有不同。而他总是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可后来再和他聊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不再争执,他比我更了解他自己。早些工作养家,也不失是一种生活方式。再后来他告诉我想环游世界,我依旧给出了鼓励的回答。
有梦想,本就是一件伟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