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管1301的“星星乡惜”三下乡服务队的夏令营活动中,我们给小学生举办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其中的“合作”主题活动中有一个游戏叫“一分钟不NG”。游戏规则是每个队伍的6个人,要连续完成5个动作,分别是双人跳绳、转篮球、颠乒乓球、比字母和疯狂阅读(正确且流利地阅读一段绕口的文字),最后时间要在1分钟以内,若其中一个动作失败,则要重新来,每失败一次,最后时间加两秒。
而在一次我主持的主题活动之中,一个爱打篮球的小男孩,正睿,他在这次游戏中的行为受到我的关注:
他们队伍在第一次尝试之中,他是负责疯狂阅读那部分的,在第一次尝试之中,他们的队伍速度非常快,轮到他进行疯狂阅读的时候约估也只用了三十秒,如果他能够顺利完成这段文字的阅读,他的队伍应该就是这次游戏的第一名,不过他失败了,读错了一个字。很遗憾,要重新来。
重新再来并没有带来更好的成绩,反而更慢了,最后成绩是48秒,失败一次,最终成绩是50秒。最终他们队伍获得了第二名。
在这个游戏结束后,正睿他坐在位置上有点闷闷不乐。我走过去搭着他肩膀,问他:“怎么了,正睿?“
他看着我,语气带着自责:“要是我第一次没有读错,我们就第一名了。”
“没关系啦,你第二次已经做得很好了。”
“只是我明明可以做得更好,可以让队伍拿第一的。”他说完这句话就低下了头。
“不用太自责的,尽力就好,我也曾在篮球决赛中发挥太差,罚球罚丢太多,导致球队以小比分落败,最终屈居第二。开始我也是很难受,但到后来我也想明白我也已经尽了我最大的努力。你也一样,不需要太自责的,你已经尽力了,你要做的不是自责,而是下次的比赛中做得更好更出色。”
他点点头,那份自责似乎也减轻了几分。
现在很多时候家长总是抱怨小孩不努力,只懂得不断地责备,打骂小孩,他们总想着棍棒之下出孝子,以为这样孩子能知耻而后勇,更好地成长。其实小孩心灵都很脆弱,而且他们自己做得不好内心也会很自责,这时家长或者其他人对他的取消和责备更加令他感到自责,让他更加恨自己做不好,长久以来可能会让他形成自卑心理,让他从内心深处否定了自己,每次做事都告诉自己“我不行,我会搞砸的。”我觉得对小孩来讲,我们应该少一份责备,多一分鼓励,惩罚是需要,但不是必要的。少一份责备,可以让小孩心里没那么难受,多一分鼓励,可以让小孩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