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之前我总想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找些乐子,可真正在那里生活了以后,我就发现其实原来,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每天都有。
比如每天去陪学生上课,跟他们聊聊天,尝试走进他们的生活。一起玩丢手绢,在操场上追逐打闹;在课室里打牌,互相教对方新的玩法;在放学后一起看电影聊剧情;在手工课上一起折纸;在篮球场上看着他们打球……日复一日,很快就跟他们打成一片。记得有个学生叫上我跟他班主任去他家看他的狗狗,还热情地让我们抱他心爱的狗。走进孩子的世界,相比于成年人来说,什么时候都那么容易。
光是我们自身,也发生了好多趣事。在小学里,我们又重新过回以前的三点一线的生活——课室、宿舍、饭堂。课室的人太零散,宿舍男女有别,能够全班相聚的,只有饭堂。那里每天都上演着“赌局”UNO、斗地主、锄大地、盖棉胎……其中总能产生不少的乐趣,比如打UNO,同学们在切磋之间创出了一种赤泥圩打法,每当有人被禁被转走或者被加牌时大家都会发出“幸灾乐祸”的会心一笑,特别是当牌累计到一定数量,且不知道自己的上家会否抢牌的惊心动魄,还有一个人出零时必须换手牌的“怀恨在心”,每天因为打牌,欢呼声鼓掌声叫喊声口哨声都充斥着整个饭堂。有一晚洗完碗,为了做第二天的早餐留了下来,几个人在打牌,不记得谁提议打“盖棉胎”,于是饭堂传出了拍桌声和种种尖叫,大家摸着红肿了的手,“气鼓鼓”地吼着不服来战。紧张刺激的过程让我们的神经绷紧,火速出击,于是“常败将军”便尘埃落定,屡败屡战,虽败犹荣。喊得嗓子也沙哑了眼泪都出来了,很令人难忘。
正如饭堂是大家能够相聚的地方,我们经常在饭堂开会。后勤的任务需要每晚确定,每次谈到关于洗碗这个问题时大家都高度紧张,当知道被组长选中时就大惊失色,“怒火中烧”甚至“鸡飞狗跳”,“打砸抢烧”,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在这里我们跟在班里一样整整齐齐,只是多了轻松自由多了随意随心。记得班上有两个同学的生日,大伙给他们买了蛋糕还有很多零食饮料,让本不知情的两人惊喜万分,大家吃饱喝足之际更观赏到了激烈的“扔蛋糕大战”,难忘当宵。
在宿舍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比如后勤组组员讨论第二天的菜式,可以从九点多讨论到十一点多,头脑风暴后再互相否决,只为找到可行性高又不重复的菜式,让大家吃得更心满意足。想起第一天去到,找了一张上下床,睡上床的女生铺好床后发现自己不敢睡那么高,就跟我挤下铺,不知为何真的觉得不拥挤,还觉得很亲切。可能偌大的宿舍有足够透气的空间,可能配置好的空调让人感觉不到闷热,可能整整一个月的期末复习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同学间的互相帮助还有友好融洽让人充满兴致而不是排斥。
趣味运动会也是真真的趣味十分,经过精心的策划,学生们很投入,比赛平和有序中透着激动人心,欢乐久久不散。
谁说三下乡无趣?趣无时无刻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