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实习实践经验 · 正文

实习实践经验

汩汩暖心房
编辑: 作者: 发布日期:2014/08/28 点击量:

记得最初因为缺乏大锅饭经验和自信心,我跟舍友说自己不会加入后勤组,可是后来在他们的鼓动与支持下答应了。从那时起,我就预感到加入后勤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同学们的“衣食父母”)包括在使用尽量少的资金的情况下买到最合适的菜,做饭做菜在可行性高的前提下让大家都喜欢吃,保证数量与质量,卫生快捷饱肚美味又不能重复生厌,缺一不可。

记得第一天去到,大家回宿舍收拾熟悉熟悉环境再出去走走逛逛都已经五点多,精疲力竭的很多人都选择在宿舍休息,或者早点到饭堂洗澡,可是被后勤组组长分配到“承包”晚餐的我只能到饭堂提前熟悉一系列做饭工具的位置及用法,同时焦急但又不得不耐心等候其他组员去菜市场买回来的晚餐食材。这么一等,五点多,顺理成章。

于是后来似乎就顾不上太多了,之前定好的按部就班也被迫打乱。大家都饥肠辘辘。为求高速,蒜没切好大小菜没择好长短姜没拍好粗细肉没腌好咸淡,只能这样仓促,结果因为缺东漏西不知道下多少筒米不会开另一个煤气炉等连生意外还是弄到差不多八点,还好大家最后还是吃上了饭菜,可能因为都累了困了饿着等了太久,饭菜没剩多少,可我知道还是有很多人吃不饱,不过第一天,也算是这样的了。

接下来的几次做饭,我似乎找到了在家里的那种感觉,虽然家里几个人跟班里几十个人的压力和责任没办法比,但不是大锅大盘,多人顶多也只是多弄几次。跟不同的人合作总能擦出新的火花,惊现原来这么多同学的厨功深藏不露。

后面的日子,什么工作都尝试过。买马蹄糕粉和椰浆做椰汁马蹄千层糕,去新发掘的早餐铺买早餐再顶着初日扛回去还弄脏了裤子;去杂乱的菜市场参与没有硝烟的讨价还价战争,最后一次买了两只鸡一只鸭六斤排骨四斤肉实在是少见多怪,还认识了热心相助的卖菜大妈、风韵犹存的卖肉阿姨、爽快干脆的卖禽大婶……他们的淳朴真诚像发亮的暖日,耀眼又窝心;洗菜切菜切肉收获久久挥散不开的肉味和蒜头味,似乎证明着我的兢兢业业;还有极具挑战性的洗碗工作:倒剩菜,擦桌子,铲电饭锅,洗砧板,刷炒锅,抹灶台…好像一下子把家里好几天的饭后工作一次性做完,累趴但欣慰。

民以食为天,能够把三餐做到让大家都满意,实为不易。回顾这些日子,无论身在何处,宿舍、教室还是操场,心里面始终惦记着上午十点和下午四点的饭堂,那是开始做饭的时间。没有炊烟袅袅,没有灯火阑珊,但我似乎看到了一个被艳阳或明月高高照耀着的大家庭,所有人欢聚一堂,脸上洋溢着纵使多少辛酸汗累都无法抹平的幸福感,还有盈盈的笑,这样看来,多少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好吃,一声声感谢,一个个拇指,像热流汩汩,暖了多少人的心……

上一条:你的当年,我的童年
下一条:三下乡之后勤组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