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
小凯文是我们支教活动中印象最深刻的孩子:他活泼,上课回答问题最积极;他乐天,遇到困难喜欢想办法,而不是抱怨;他好奇,经常提出别的孩子很少想到的问题。总结起来就是聪颖——如果见过他算数的速度,你绝对会认为他是个高年级的学生。但实际上,他不过八九岁。英语课上,他爽快地给自己选了个名字:Gordon(戈登)。
小戈登——林凯文
一次上课,我们让所有的小朋友写出各自心里的梦想,然后一一给予回复。小戈登写到,他尚未找到自己的梦想。我惊讶于他对于社会职业多样性的认识,他清楚不同的职业所需要的品质;而他更清楚自己身上有的和没有的品质。如果不是歪歪斜斜的字迹,和生涩的书面语,我一定不会相信这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写的。
小戈登比其他孩子多了的,是那思考的品质,是那发现自我、探索自我的精神。然而,从他的话里面,我们不难发现他已经提前感受到了社会竞争对于生个人活的压力,也许是从小到大的环境使然吧。我希望,小戈登能在心灵还是自由的时候找到自己的梦想——如果将来生活迫使他埋藏自己的梦想,他尚且能够保留内心中一个狭小的地方,把梦想的火种留住,而不至于做一个完全没有梦想的机械人。
我们的支教活动,仅仅有十四天,交给他们的知识真是太有限。我希望,社会上能够有更多人关注落后地区农村的小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真正去体验,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给予他们知识,帮助他们走到外面的世界,鼓励他们去追逐梦想,而不只是单纯的施舍似的物质援助。要知道,他们的贫困,不是他们天生愚笨,不是他们天生没有梦想,只是供他们发现、实现梦想的条件太简陋。有梦想的人,不应该被社会遗忘于无奈甚至绝望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