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

校友访谈|黄聖惠:内修外搏,旷野人生
来源: 发布日期:2023/12/15 点击量:

持续的保持水准比爆发式的进步更有长效,不要虚度大学光阴,也不要对成绩儿戏,做好该做的每件事不仅是能力也是态度。 ——黄聖惠

5376F4

黄聖惠:原2008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香港中文大学硕士、CFP 国际财务策划师、CPB 认证私人银行家、香港注册社工

学习生涯:积极向上,探索自我,培养能力,综合发展。

黄聖惠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级社会工作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曾获大学生奖章和国家奖学金,在校期间,她专注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提高自我,在学术、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等领域处处开花。

辅修会计专业,培养不同的思维逻辑

在广外学习期间,黄聖惠修读了第二学位——会计学,她认为,社工和会计这两个专业从完全两个不同的角度去塑造她的世界观,一个非常理性,一个非常感性,使她从不同的方面去认识这个世界。“会计,它是全部都是基于非常具体和不容改变的真实存在的一些指标数字。社工是从内到外去认识这个世界,更多是主观,去感知感受,基于我与世界的互动的这个符号,再去认识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别人对于我是什么样的态度。”在广外学习会计和社工培养的思维逻辑,让黄聖惠在对待每件事时能更全面更具体。

5B20D

利用课余时间,培养能力和提升自我

在广外,课程和考试没有过多繁琐的规定和束缚,在课余时间有很多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黄聖惠认为,在学校里,拉开同学们的差距的重要因素就在于对课余时间的利用,有人可能在宿舍刷剧、玩游戏,而有的人就学习、考试或者找实习,每个人对于时间的运用都是不同的。“大学四年的教育,给了我们大量的资源、时间和空间去探索自己。可能在当时你会觉得自己在花时间做无用功,但这个过程也是在帮助你发现自己、更了解自己。例如,什么环境能够让你快速冷静下来,是你需要自己去发现的。”在大学期间,黄聖惠善于安排学习和工作。在课余时间,她积极参加其他学院和校外的比赛,还担任团委学生会的干部,同时,黄聖惠也会到社工机构做社工服务。在大学期间,丰富的实践与经历使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她不断培养能力,提升自我,综合发展。

学会如何独处,积极探索和发现自我

在大学期间,黄聖惠专注自我,积极探索自我,她有很多兴趣爱好如游泳、绘画、古诗词之类的。黄聖惠认为,工作不可能占据人的整个生活,而人一旦有太多的时间独处,就容易怀疑自己在虚度光阴,感觉焦虑从而陷入内耗。因此,要明白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能获得平静、调节心态、静下心来思考,在这些时间里去阅读、滋养自己或学习新的爱好,这样才能够在自处时依然保持一个相对积极的精神状态。“如何自我保护很重要,很多人没有这个能力,那就在大学的时候探索一下什么样的东西能让你觉得热情充沛,活力满满。了解自己很重要,是一生的课题。”黄聖惠指出,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许多同学会经历挫败或是做出错误的选择,这是必经之路,经历之后便会了解如何与自己相处。“于是乎,你去到社会,你就会感受到自己的人生境遇发生了一些变化,你不会再进行过分的自我攻击,你就会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理解。”

香港进修硕士,坚持自己热爱的专业

大四时,黄聖惠选择考研,因为她非常喜欢社会工作这一专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考虑到香港拥有相对成熟的社会服务专业经验,黄聖惠申请了香港中文大学的社会工作研究生,并通过努力成功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而在香港中文大学学习期间,黄聖惠的成绩也非常优异。

职业生涯:陷入苦恼,转行保险,坚定信念,不忘初衷。

目前,黄聖惠就职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任职财富管理副总监,处于销售和服务线上的高管位置,主要工作内容是协助个人、家庭和企业做好风险管理,并做中长期的低风险投资理财安排。她从社工转行到保险是机缘巧合,但她不忘学习社工的初衷,将社工的思维方式运用到工作中,也在有能力之时去帮助他人。

4BFC3

突遇家庭变故,动摇职业选择

黄聖惠在香港进修社工并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在语言优势的加持下,也顺利在香港找到了工作。在入职的过渡期内,黄聖惠回了一趟家,才得知自己的妈妈生病,并且已经做完手术出院了,而这个疾病比较险恶,手术风险指数很高,但父母考虑到她正是毕业进入社会的一个衔接阶段,找工作比较忙,作为在校生也没有人脉和金钱,于是便隐瞒了实情。直到黄聖惠回家休息时候,父母才告诉她风浪已经过去了。

这件事让黄聖惠感觉到了冲击,因为很多同龄人,25岁已经在外面挣钱养家了。这件事对她的冲击很大,她感到可笑的是,自己学的还是帮助社会、助人助己的一个专业,而自己的生活都还没有照顾好。岁月并没有那么静好,父母会老去、会生病,不会等到你功成名就,有资源、有能力。这是一个定时炸弹,随时会出现危机,随时有爆发的可能。“如果要我去做社工的话,现实一点来讲,虽然香港的社工比大陆社工的工资要高很多,但是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也需要很高的生活成本,也存不了什么钱。我在香港生活还需要进行生活方式工作上面的适应,在工作的初期,想活的体面一点,房租就可能占到收入的五分之三四的样子,工作之余进修充电也会花不少钱。如此甚至还会再需要依靠家人一段时间的经济支持”

黄聖惠意识到,可能当初一腔热血说要回报社会、服务人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别人,但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容易,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没过好。衡量过后,黄聖惠便考虑要不要去兼职增加收入,但是发现这样完全不行,社工是非常绑定自我的一份工作,精力根本没办法顾及那么多,如果白天上班,下班兼职,那基本没有时间再去进行自我的提升,甚至好好休息都很难做到。

进入保险行业,不忘社工初衷

在黄聖惠为此苦恼之时,她接到了一个保险公司的招聘电话,去面试后发现公司是很正规的,前后经历了四次面试,办公室的环境让她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机会。但工作了一段时间,黄聖惠和她的团队leader聊了一下这件事情,表示她并没有太大的信心,因为她不是学金融的,更不会销售。社工就是非盈利性质的,在那种环境下,她感觉周围的生活都和她所对应的条件相斥。而她的leader告诉她,这个行业,真正用到的那一些方法论和思维其实就是社会服务,以人为本,与客户建立关系是相关的,用她原有的思维去做。例如,社工可能是服务对象已经遭遇危机才进行介入,而保险是未雨绸缪,功夫下在前头,防止出现危机,那其实服务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时间点不一致。其次,保险面对的对象是在社会阶层中拥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而社工面对的是已经遭遇危机的,沦落到需要社会各方支持的另一些人,横竖其实都是在帮助别人,为社会做一些贡献,那其实也没有偏离原来的想法。

这种说法也打动了黄聖惠,这样自己学习的专业也能适配,因为她花了六年的时间学习这个专业,做不到轻易放弃。如今,黄聖惠也将大学学习社工和会计这两个专业的知识运用到职业中,“社工的职业伦理道德和方法论基本重合,例如注重信任关系的培养,消费者教育而不是代客决定,以人为本,诚信保密,专业勤勉等等;会计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也很有用,例如尽职调查、监测公司健康状况、财税服务、境外工具的作用等等,使我手上的工具在功能上有更多的用处,贴合客人的需要。毕竟会计也是风险管理的工具之一。”

保险行业带有销售性质,要是能够付出时间,然后真正去学习背后专业的知识,再勤奋的去跑市场见客户,专业并没有太大的决定性。如果能做到,收入也可以是没有上限的。进入了这个行业后,很快时间,黄聖惠在财务上脱离了经济压力的恐惧,在香港得以立足,直到现在十年了。而在黄聖惠将自己的生活打理好的情况下,也没有忘记学社工的初衷去帮助他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职场经验分享

“其实很多事情你当时也不清楚那件事挑战性蛮大的,当你回头,发现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可能让你再来一次的话,未必能够处理好,甚至说你可能够去应付这件事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你没意识到它那么难,所以不要给自己设限。

保险是基于信任的销售,自然而然会认为亲近地人会更容易成交。当这些期望没实现时你就会感到失望。比如说我最好的朋友,到现在十年了,他也没有跟我买过任何保险,我当时就觉得是不是感情不够深,还是不够信任我,就会进行自我怀疑,怀疑这段关系没有那么真挚,信任也没有那么深厚。但是后面我才知道,他不是否定我,是否定了这个行业,他认为这个没办法解决他的问题,在他的规划里,有太多东西比这个更重要,他没有给这个东西分配任何预算。当我得知这些,自我怀疑那些也都没有了。

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凡事不要过度解读。当你工作,人家选不选择你都是一个商业行为,其中都进行了多次的权衡利弊,所以不要太上纲上线到私人感情,不要太计较得失,也不要太在意沉没成本。

你要去承受生活的不确定性,可能努力就是没有回报的,但不代表每次的努力都不会有回报,因为每件事发生的过程中,都会有很多很多的因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初心也是很重要的,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一视同仁,等坚持下来,不知不觉熬过了各种事情,你会发现“轻舟已过万重山”。就好像我们去爬山,你只是专注于自己的脚下以及前方可能五十到一百米这样的距离,你可能不知不觉就爬到了山顶。但是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这条路有多难多艰险,比如珠穆朗玛峰,那可能就彻底连上山的勇气都没有了。还原成职业的样子,可能很多行业,你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会进入,你也不知道你进入了会怎么样,但如果你一下子在初期把所有的东西都了解的非常透彻,可能一开始你就不会进入。多关注当下,每件事情都可能是机遇,挑战的另一面就是机遇。踏实做好每一件事,平稳的走好每一步路。”

5771D

校友寄语

培养真实的能力

“学校会有一套规则,毕竟优秀的人还是少数,奖学金也有限,所以一定要有这样一套规则,再把这个资源分配下去。但是奖学金在你未来求职过程到底有多大用处,其实在校的同学是不知道的,只能靠想象,它确实重要,但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重要。我在学校属于比较积极的那一群人,当时读了两个专业,人家多是二选一,要么就读双学位,要么就去准备考研,因为这都需要时间。但是我就是都要,我又要考研,又要学双学位,还进了团学,后来是学生会副主席,期间我还建立了两个社团,我什么都做,现在回首,这些记录更多帮助我是撑到二面,毋庸置疑,它是明面下很主流的,我们都认为它是很有帮助的东西,但是更重要的是你的那些真实能力,面对问题时的解决能力,组织能力,与他人沟通时的交流能力,社会关系维护能力,共情能力,包括自己的边界感,怎么尊重别人等等,这些都是你的能力,这些是你未来无论进入哪个行业工作都需要的能力,这些能力在大学有意识地去训练,就不需要在未来职业生涯上花更高的成本去锻炼自己了。

如果真要我给师弟师妹一些建议,我觉得他们更应该去关注了解自己,去认识自己,到底还有哪些地方还可以去优化一下,然后知道哪些是擅长的,可以让它发光发热,哪些是不擅长的,去扬长避短。搞社团、拼绩点、兼职等都是帮助我们达到了解自己、训练自己的目的,也不仅是这些途径。”

积极向上的态度

“可能不是所有学生学习成绩都好,但也不是所有学生都在意,看自己用什么态度去看待大学生活。无论是哪个专业,都尽可能把它学好这一定是没错的。去做了,就要好好做,自己要探索,那就认真的探索,不要随随便便就放弃。要培养自己坚持的品质,你坚持的长效,时间堆出来的资历,不是天赋异禀的新人就可以取代你的。”

调整自己的心态

“最后就是要更多放在心态上,因为新生和即将毕业的学生面临的具体的困难可能是不一样的,挑战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内卷严重的阶段,因为资源比较稀少,供给非常多,再加上社会本身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情况可能慢慢变得不可调和。所以抱怨没有用,要到心态上面去调整。并不是现在找不到工作就是能力不足,每个人的选择都有道理。人生是旷野,怎么跑都是对的,走你自己的路,不要太在意沉没成本。

对于新生,如果一进入大学就不喜欢这个专业,我的建议是先去了解,确定真的认识了这个专业,并且还是不喜欢,那就去重新规划一下,在能力范围内争取学到喜欢的专业,这是自救的方式。

对于毕业生也一样,如果工作是不太喜欢但能解决你的生存压力,而另一边是喜欢的工作,这种情况下要考虑现实和自己的想法。当然我说的话也不是标准答案,我建议先把自己的生存压力解决掉,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职场的竞争中提升能力,让经济有所积累,再去选择热情所在,人能活很久的,不要在意当下,一定要立刻做喜欢做的事情,而不考虑其他东西,要想想,很多人其实连选择都没有。而对没有生存压力的同学。如果求职初期遭遇挫折,不妨看作是一个机会修炼自己的内心,而不是焦虑纠结于马上有个结果。

总的来说就是修心,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或者说在目标职业的市场里面找一些前辈取一下经,积累在行业内的人脉,这些都是可以去做的事情,即使你还没有进入这个行业。思路打开,不要只看一条路。因为能力是可以迁移的,你可能只是喜欢这条路,给你这个机会去释放某一些能力,那你就看你这些能力还能适应哪一些行业也去了解一下。规划人生规划要流动起来,要看成是一个可变化的东西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框架,那么大家的焦虑就会大幅的降低,也不会那么逐利。”


下一条:校友访谈|吴晓涵:饮水思源,孜孜不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