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熙熙攘攘的源泉路上,人来人往。这是一片大小成衣市场扎堆的地方,周围数百米之内,或许是除了我以外,再无一人不是为了买卖衣服而忙碌。这也并不令人意外,有谁又能想到曾经威震日寇、战功赫赫的铁血之师——新一军的公墓竟会隐身于繁华的闹市之中。
当年的新一军何其悲壮,他们在印缅战场上苦战数年,屡立奇功。军长孙立人被誉为“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东方隆美尔”,新一军也得有“天下第一军”的美誉。1945年8月,日本投降,孙立人率军进驻广州接受日军投降。受降一结束,孙立人三临高空亲自为远征军的英魂选择墓地,最后确定在白云山麓马头岗上。用他自己的话说“其地前带沙河,后依云山,东北为第一师阵亡将士墓园,十九路军沪战殉国官兵公墓在其南,其西则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及朱执信、廖仲恺诸先生之兆在焉。诸烈士得以革命先烈比塚长眠,忠骨名山,同垂不朽矣。”此后,穗中贤达助地,全军将士出资,六百日俘出力,历时一年半,终于在1947年9月公墓落成。分葬于缅北密支那等地的一万七千名新一军将士忠骨终得以回归祖国,安息于九泉。
如今,公墓被分割蚕食、几近湮灭,它也逐渐在人世中沉寂,被人们所遗忘。
在喧嚣的源泉路,如非细心观察,极易错过公墓残留的痕迹。
在路旁立着一方墩立柱,泛黄,上面隐约可见“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的残留字痕。这正是当年公墓的大门东柱,脚下的路段正是通向陵园的南北墓道。然而,现如今,东门楼变成了部队的传达室,西门楼则隐身于天宝服装市场中,为重重档口所包裹。
沿路前行,穿过铁路,摆脱了喧嚣的服装市场,却又进入到了一个农贸市场。市场中孤零零地立着一座亭,琉璃覆盖,八角攒尖,这就是纪功亭。亭边堆着蔬菜和垃圾,亭内放着的一束鲜花,仿佛在默默控诉着这一切。
在广园路北侧,就是当年新一军公墓的主体建筑,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塔。这座塔下筑双层四方台基,上立四根高约二十米的擎天巨柱,塔身底座嵌黑色大理石,满镌阵亡将士英名。塔身上置着重逾千斤的展翅铜鹰,用战时所集炮弹壳熔铸而成,是新一军的象征。现今,满刻阵亡将士名字的碑刻被全数砸烂,四方台基被填埋,铜鹰不知所终。纪念塔也处于部队营房内,常人难以得见。紧挨着纪念塔塔体正面,建起了一座几乎与纪念塔齐平的6层楼酒店。
原本75000平方米的宏大墓园,现今仅存门楼、纪功亭和纪念塔,早已是支离破碎。
又到一年清明时,城里人纷纷出去踏青扫墓,黄花岗烈士墓前摆满了鲜花,许多青年学生纷纷前来祭奠,然而又有谁曾经记得,在距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几百米之遥的新一军公墓,埋葬着为国捐躯的17000多名将士忠魂。这17000多名将士,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却享受不到后人的祭奠,没有鲜花,没有悼词,有的只是服装摊位上永不停息的叫卖和吵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