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管笛心声 · 正文

管笛心声

鸟类的婚恋观
编辑: 作者: 发布日期:2014/11/19 点击量:

高级英语课的老师给我们小组出了一个最难的课堂展示话题——The Courtship and Mating of Geese(鹅的求偶和交配行为)。为此我们小组三人烦恼了好久,准备了整整一个月。通过这次小组展示,我对鸟类的婚恋观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大多数鸟类都是一夫一妻制

鹅属于鸟纲动物,它具备鸟类的一般性特征。从鹅这一个例,我们通过查资料发现,92%的鸟类是一夫一妻制的,由此开展了对鸟类婚恋观的探究和讨论。

一夫一妻制的鸟类在繁殖周期内生活在一起,并且雌雄双方共同担负筑巢、孵化和喂养雌鸟的职责。在某些情况下,两只鸟会在下一次繁殖期再次交配。鸟类之所以建立长期的交配关系,是因为它们要保证它们的后代更健康,种族更强大。有些鸟,例如天鹅和鹅等将成为一生的伴侣,也就是说夫妻双方会一直生活在一起,直到其中一只死去,另一只才会去寻找新的伴侣。

鸟类也热衷婚外情

在人们通常的观念里,鸟类是动物界最专一的动物,然而,研究发现鸟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忠贞不渝。

鸳鸯在中国是恩爱的典型,常被称作“守情鸟”,人们惊羡于它们雌雄成双,形影不离。汉代名诗《孔雀东南飞》写到:“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诗中的鸳鸯,象征焦刘二人爱情永久不渝,以身殉情。后来古代人有情人都有“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想法。

然而,鸳鸯并非如人们所说那样恩爱情深,生死与共。研究发现,雌雄鸳鸯在热恋期间的确情深意长,形影不离。但交配后,雌雄鸳鸯便分道扬镳,抚育重任全由雌鸳鸯承担。专家还做过这样的试验,当鸳鸯中的一只被捕捉后,另一只并未以身殉情,或是守情终身,没过多久便不甘寂寞另寻新欢了。由此可见,鸳鸯并非传说中那般守情。

为什么鸟类也会偷情?

跟人类不一样的是,对于鸟类来说,夫妻的结合不是为了任何情感上的满足,而是要提高它们后代的存活率,“传宗接代”是他们交配的唯一和最终目的。一旦一方生病或者老去,性功能衰弱的时候,另一方就有可能离开去寻找更强壮的鸟结成新的伴侣。这是生物学法则作用的缘故,当然,也不排除鸟类生理冲动的可能。

如何看待鸟类的婚外行为?

自古以来,人们都崇尚坚贞不渝的爱情,努力遵守一夫一妻制,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小三们”和“陈世美们”总会受到大众的唾骂。

“一夫一妻制”对人类来说也许是一种尊重、一种尊严,但对鸟类而言却是一种危险的生活方式。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加纳保护区内鸟儿的婚配方式与它们的命运竟然有一种令人惊讶的关系:那些忠贞不渝,奉行“一夫一妻”的鸟类面临着更大的灭绝危险。这一发现提醒我们,雄鸟和其它雌鸟偷欢,更符合自然法则,因为那样它们繁殖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多,而且遗传基因也将更加多样化,可避免趋同基因造成的遗传缺陷。

所以我们要了解自然、尊重自然,不能用人类的价值观来否定鸟儿自己的生存法则。

上一条:假如时光倒流……
下一条:来自“星星”的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