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管笛心声 · 正文

管笛心声

《我的高密》读后感
编辑: 作者: 发布日期:2014/09/16 点击量:

《我的高密》是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所著,描写了其家乡高密东北乡和他童年的点点滴滴,我看到了是一幅旧社会物资匮乏,生活艰苦的画面,小孩们渴望学习,与现代社会截然不同。通过这本散文,我对旧社会和东北农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一篇就就写了“我”与羊的故事。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生活困难,货币贬值,市场上什么都贵,羊更贵。二爷送来了两只小羊,大姐起了名字,雄的叫“谢廖沙”,雌的叫“瓦利娅”,那时候中苏友好,所以取得名字也有点外国名的味道。“我”把这两只羊抚养长大,经常到山上放羊,关系非常好。当时羊非常值钱,但是爷爷没有卖。谢廖沙和瓦利娅生了两只小羊,可惜谢廖沙后来把爷爷的头顶顶破了,爷爷一气之下杀了,瓦莉娅和它的两个孩子也被爷爷赶到集上去卖了。当“我”们家围着汤锅吃羊肉时,“我”心里很是难受,但还是狼吞哭咽了下去。

在过去的旧时代,温饱二字是最珍贵的。在物资缺乏时期,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就是书和大自然,“我”对心爱的羊细心呵护,却最终躲不过它们被杀的命运。作者展现的是农村的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相比现代,那个年代那个地方的孩子都简单纯洁,他们没有有趣的玩具,没有高科技的游戏机,也没有父母的溺爱,他们有的,只是一片荒芜贫瘠的土地,缺边烂角的碗筷,还有一个因为饥饿而胀气的肚子,但是最值得珍贵的是,他们的心最贴近大自然,他们有一个单纯的梦想,吃饱,读书。

其中一章写了“我”的老师。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三位老师。其中有一位是男老师,家庭出身很好,好像还是烈属,这样的出身在那个年代里真是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一般的人有了这样的家庭出身就会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但王老师却始终谦虚谨慎,一点都不张狂。因为当时“我”当着一个同学的面说学校像监狱,老师像奴隶主,学生像努力,学校就给了我一个警告处分。出了这件事后,“我”就成了学校里有名的坏学生。为了挽回形象,“我”就努力做好事。“我”为了不吵醒午睡的同学,于是进教室的时候都脱鞋,王老师知道后,在老师面前说“我”其实是个品质很好的学生。后来,“我”辍学了,一次,碰见了王老师,我本无脸跟老师打招呼,但王老师却冒着轧坏车胎的危险,让我坐到后座,在这我这样一个卑贱的人前进了十几里路。

每个人都会有两三个印象深刻的老师。在那个年代,人们爱护车子就像爱护眼睛一样,王老师是那样有地位的人,竟然冒着轧坏车胎的危险,载着“我”前进了十几里路,这样的事,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出来的。一位老师的光辉形象,并不是由教学质量决定的。老师教的再好,和学生之间没有真情实感,也是算不上一个令人爱戴的老师。

在这本散文中,作者用较大的篇幅写了他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个身体瘦弱、一生疾病缠身的女人。母亲是小脚,从4岁开始裹起,到14岁定型,在这个漫长过程中,充满了血泪和煎熬。母亲15岁时就嫁给了14岁的父亲,从此开始了长达60多年的艰难生活。困扰了母亲一生的第一是生育,第二是饥饿,第三是病痛,当然还有连绵的战争灾难的狂热的政治压迫。母亲生过很多孩子,但活下来的只有4个。在过去中国的农村,妇女生孩子,就跟狗猫生育差不多。但是,若是妇女和母驴一同难产,家人会为母驴请来兽医,却对难产的妇女不闻不问。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母亲对我比较溺爱,因为出生时还没开始大跃进,母亲还基本能有奶水,因此允许我吃奶吃到5岁,现在想起来实在感到亏欠。有一年,母亲不得不把留在过年吃的三棵大白菜卖了,“我”和母亲都默默把白菜运到市集上,眼里都闪烁着泪光。到了市集,三棵白菜卖给了一位老太太,“我”算钱。放学回家后,看见了三棵白菜。母亲流着泪,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你今天让娘丢了脸......”至今响起,心中依然沉痛。

母亲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角色,“我”的母亲是旧社会农村妇女的缩影,她们为家庭奉献了一生,得到的却只有一身的疾病和劳累。各种细节体现出了母亲对“我”的宽容与溺爱。饥寒交迫的年代,母亲总是在全家吃完之后把剩下的菜吃了,有时候没得吃,就吃草和树皮。在我们觉得不可能,不能下肚的东西,却是那个年代的美味。我们生活在幸福的衣食无忧的年代,无法体会到旧时代的艰辛,但是,母亲之爱,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一样的。我想起了我的妈妈。虽然我们不必为了三棵白菜而悲伤不已,但是妈妈的确什么溺爱我们,宠爱我们。她会把最好的菜留给我,把最好的关怀留给我,把最好的保护留给我。

看完了这本散文,我不但看到了农村的景象和旧社会的缩影,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淳朴的民风,尽管也有市侩凶恶的人,但是他们的人生都有很多故事,每个故事都启发了我,原来人的性格和情感有这么多种,原来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周围的仅有的一切都是最珍贵的。珍惜现在,孝敬家人,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上一条:《病榻杂记》 读后感
下一条:《围城》读后感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