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于2025年11月13日(周四)在大学城校区D座506教室举办了第二十三期“语心论道·研究生双周学术沙龙”。本期沙龙以“基层环境政策执行中的合作治理研究”为主题,由张健培博士担任主讲人,朱侃博士和吴晓涵博士担任与谈人,40余名研究生参与了本次沙龙。

图一 沙龙现场
本次沙龙聚焦于基层环境政策执行中的合作治理。首先,张健培博士对政策执行和合作治理进行了理论回顾。接下来聚焦到垃圾治理的具体治理场域,通过环境政策变化趋势、环境政策议题复杂性、传统治理模式失灵三方面向大家说明“合作治理为何成为基层环境执行主流?”,结合了垃圾分类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实际案例,对于合作治理在基层环境执行中的行动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二 张健培博士分享
张健培博士依次向大家介绍了两个基层环境治理行动策略的案例研究:一是在结构-过程视角下W县农村垃圾治理政策的差异化整合,总结了统领式、嵌入式、互惠式、吸纳式四种差异化整合方式;二是在情境-变迁视角下B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模式转换,介绍了不同任务重要性与紧迫程度的模式、不同性质跨界事务的处理模式与实际治理情境下议题场景的不同变化,总结了环境治理执行从权威引领的整合治理模式到规则引领的协同治理模式的变化与当前两种模式的动态转换,阐释了有效合作治理需要满足领导力、信任、网络、制度四个维度的条件。
随后,朱侃博士对讲解进行了发言和点评,同时提出了基层环境治理的新思路,比如通过研究“限塑令”等政策变化,探究“从合作走向不合作”的反向路径。同时以行动者网络为理论视角,建议未来的研究重点可从以人为主体转向以物为主体,讨论垃圾如何促进合作治理。

图三 朱侃博士点评
吴晓涵博士从政策评估主体角度入手,提出了环境治理中群众参与的缺位问题与研究方法论问题,针对在环境评估中存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情况,对上述讲解做了补充。

图四 吴晓涵博士点评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在座同学对于政策治理的研究碎片化提出了疑问,提出了政策制定环环相扣的特点。张健培博士再丰富讲解了政策评估有效性、政府政策实行中的职责分工与研究的调查实验法及其使用范围,和与谈人、同学们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图五 同学提问

图六 互动交流现场
本期沙龙全面剖析了基层环境治理的行动策略,为研究基层环境治理范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本院将持续开展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为广大师生创造更多互动与学习的机会,强化学院间融合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公管专业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