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火一般的夏天,燃烧的年轻岁月.我怀着激情揣着期待,参加“三下乡”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社会类的暑期活动,刚开始觉得新鲜好奇,12天时间下来,我发现这是个意义深远的一次活动。对我而言,更是一次最最难忘的社会实践。
还记得7月13号,我们一行人一大早拿着各自的行李,脸带笑容,带着对这次三下乡的期待,踏上去阳西的旅途。途中的我们,大概大家都累了,都睡着了。
仿佛这是一个定律:越是期待,时间仿佛过得越慢。车上不时传出:“到了没有?”的疑问,但一次又一次否定的回答,却越加增加我们焦虑的情绪与期望值。最终历经足足7个小时的车程,我终于见到我们期待已久的寿场中学的身影。接下来12天,我就在这所中学度过,与寿场中学的可爱的学生们一起度过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倒是十分正确。在三下乡前,父母总是担心自己在农村地方吃不好,睡不好。但有了“此夏铃溪”后勤组的各位大厨的辛勤付出,煮出一手好菜,妈妈再不用担心我的饮食了。后勤组各位大厨们“各怀绝技”,照顾着“此夏铃溪”的每位大叮当们的温饱问题。因为后勤的各位大神的手艺实在太好,来到这里我发现了一个“真理”:抢得快的人才有得吃,不然只能空对饭碗欲哭无泪啊。有后勤每天辛辛苦苦为我们准备的饭菜,“此夏铃溪”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幸福的孩子,被幸福簇拥着。下乡的日子里,吃饭便是最快乐的时光之一。每天留意着开饭的动态,与小伙伴们围坐在一起吃饭,吃饭时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开开玩笑,这样的日子真的很惬意。
说到洗澡。因为寿场中学这边只有4个洗澡间供洗澡,所以排队是免不了的。虽然要排队,但排队的过程还是挺惬意的。这种场景,让我想起了钱钟书所写的《围城》里的一句话:“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而现在却换作是“厕所里面的人想出去,厕所外等待的人想进来。”最有趣的是,门里门外,洗澡跟洗衣服的聊得正欢;厕所之间,洗澡的跟洗澡的之间聊得甚欢。这其中参杂的欢声笑语与流水声打成一片,汇成一篇交响乐章,足以打破门外等待的沉闷。
说起睡觉,最忘不了昆虫横行,纵使有蚊帐的保护,却阻挡不了昆虫们攻破防线的决心。突然响起一女同学的尖叫声,便知道又有昆虫成功突破重围了。经过几天的磨练,睡硬地板,没被子盖,蚂蚁昆虫爬到身上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了。胆小的女同学也都练就了一颗勇敢的心,关键时刻拿出“武器”勇斗那一只只可恶的”小怪物”。
三下乡的日子里,每天都蕴含着惊喜,每天都夹杂着刺激,每天都充满着感动。生活虽简单,却不平淡。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打闹,“此夏铃溪”就像是一个大家庭。
三下乡给了我一次一尝做小老师的滋味。因此,便给予了我与学生们打成一片的机会。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之前也没有任何授课的经验。上课前,心中总带着点紧张。忙碌的备课,疯狂地翻书上网搜资料,只为让课堂变成一个愉快的课堂,给学生带去有用的知识。
自己的第一节课是地理课,却有点出乎自己的意料。学生们的反应很热烈,课堂气氛也很好。但自己总是觉得不太满意,因为自己备课的内容过于简单,有点低估了学生们的能力。我在下次上课前总结了经验,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与学习课程的进度,这就能给了我备课的一个参考。而自己所教的另一堂课是英语阅读,因为拍档的临时生病,我只能只身上阵了。课后,学生们积极地找我问我问题,学生们的勤奋与被学生簇拥的感觉,让我感觉自己真真正正地成为了他们心目中的老师。放学后与学生们交流,与他们玩耍,大家有说有笑。这十二天里,我和学生之间不仅是师生,而是超越了师生的友谊。
身为调研组的一员,这个三下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调研。三下乡前的定主题、写策划、齐讨论,仍历历在目。经过大大小小的多次讨论,这次我们调研的主题终于定下来了“留守线下的医疗保障调查——以寿场村为例”。
来到寿场中学后,除了义教,我们调研的工作一分钟也不敢懈怠。四出访谈,虽然累,但并快乐着。而从访谈中也了解到当地的民生,也学到了不少的访谈技巧。当地村民的热情也给我们的调研工作很大的动力。在大调研组长的有力领导下,调研工作有序地进行着。尽管这过程当中碰过不少壁,遇到不少困难,调研组的人可是有一颗打不死的心与强劲的体魄。
调研虽辛苦,难不倒调研组;太阳再猛烈,晒不干调研热情;再多的困难,打击不了我们完成调研的决心。三下乡,调研组在一起!这个夏天,我们在一起!
这个7月,我与寿场中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个夏天,注定会成为一段难以忘怀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