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实习实践经验 · 正文

实习实践经验

后勤的那些技术指导
编辑: 作者: 发布日期:2013/08/16 点击量:

下乡这种事情,绝不是凭着一颗热忱的心就能做的来的,很多事情,需要技术,需要策略。作为后勤组的一名娃,我能看到的就是市场上、厨房里以及饭桌上的凡凡种种,但即便是吃饭这种小事也是有学问的。

(一)抢饭篇

总觉得吃饭应该是这样的,温文尔雅,先闻一闻味道,再细嚼慢咽品出好滋味。

实际的情况是,首先,不是你一个人围着许多东西吃,而是一群人围着一点东西吃;其次,等到你稍微矜持一点,稍微动作慢一点,一起身,一回眸,就是一空碟了;最后,千万不要听信好心的小伙伴的“善良”的劝告,说什么先喝汤再吃饭,这样的就餐顺序适合在文明社会,尤其适合在人少的场合,在下乡这种到处都是饿狼的特殊环境里,你必须收起自己二十一世纪新社会人的身份,重返饥荒年代,尽情释放身体里面的兽性,手脚有多麻利儿就多麻利儿,先夹菜,再勺饭,最后盛汤。建议装备:敞口碗一个,大勺一个,有利位置一个(视当日摆菜的位置而定)。实践证明,一个大勺,远比一个大叉的战斗力要强。

(二)烧火篇

之前也提过,别样的灶台设计,别样的燃料。为了操作简便,且大锅的容量更大,我们还是选择烧一部分的柴灶。

每天我们就要从这一堆乱柴岗里折柴来烧,平均一顿大概会需要3箩筐左右。

沿海的天气风雨无常,说变脸就变脸,大雨说来就来,一天下个四五趟都是常有的事儿,就跟闹着玩的一样。这也给我们后勤的提了个醒,见着变天了或者闲来无事,就得预备着柴火,遇潮的柴火更加不好烧。由于我们的柴火多数是光秃秃的枝桠,少有树叶等方便生火的东西,因而生活也就成了一件难事。不过时间久了,也就悟出了些门道,每次做饭的时候,就多烧些粗壮的树干,烧到一半就灭了留着下一次用,这种已经燃烧过的柴火会更加容易被点着。火刚开始生起来的时候,不要着急上大的树干,先用小的树枝儿,把灶膛子烧热了再加大件儿的料。柴的下面一定要掏空,留足足够的氧气火才能烧的更旺。

好些童鞋都没有见过用柴灶烧火,至今还记得嘉雯说的一句话“看着这火燃着,就好像我的梦想在燃烧一样”。瞬间就把烧火这件事境界化了,感觉瞬间就上档次了。

(三)采购篇

初到寿场,我们就只知道一个和兴商场,后来,我们就发现了一个批发商品的杂货铺,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比商场里面的便宜,和老板混熟了,买绿豆就能吃额外蹭几颗花生米吃,买洗涤剂就要买那种赠送洗碗布的,实惠啊!采购的重头戏在每天的买菜上,一般是头天晚上,后勤组的娃都会商量接下来包括早餐在内的四餐的菜谱,然后根据菜谱拟出采购清单,由于蔬菜存放时间不能过久,一般是当天买来当天吃完。

可爱的菜菜们

由舒婷、嘉雯、积极哥组成的采购组,不到几天就和卖肉的老伯,买菜的大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有些市面上没有的菜,可以通过预定让老板进货,而且由于采购量大,我采购方还享受到免费送货上门并赠送小葱一把的福利。至于干货一类,我们更是深刻体会到货比三家的时效性。估摸着是存心想坑我们,很多店铺的价格都比平常价格每斤多了五毛或一块,像木耳的价格更是翻了一倍,当时就后悔没让踩点的同学整一份物价清单。好在还是有职业道德的商家在,总算让我们没被坑多少。尽管知道卖肉的老伯肯定赚了我们不少,但是当我们最后一天去到市场告诉他我们就要走了以后都不会买肉了的时候,看到他失望的眼神确实又有些不忍。平日采购的娃告诉我说,前一天她们还埋怨老伯说他来的太迟害的她们等了好久,结果今天他就早早地来了。听到这里,以往多少的不满都烟消云散了,采购的最后一天,我们微笑着和市场上的人们道别,和杂货铺的姐姐吹水,十几天的相处,到底还是有些不舍的。

在后勤的日子,有时是会让人变得斤斤计较,但从一些小事中也能悟出一些大门道来。

三下乡,于每个人都应该会是有收获的,这里说的技术,也不过是多花点时间,多去实践便能懂得的了。

上一条:此夏铃溪个人总结(陈婷婷)
下一条:风云后勤之慧琳传与积极哥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