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活动的时间过了一半后,我们后勤开始面临着越来越让我们不知所措的问题:明天吃什么?
这一问题的出现,有两点客观原因:一是我们的活动经费要尽量少,不可超出预算范围,所以大家想要吃的鸡鸭等大鱼大肉的欲望难以实现;第二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的菜种太少了,一天要做两顿饭,还要想着菜式的不同,要这样度过十天真是有点难度。所以在这十天我经历了人生目前为止吃鸡蛋吃得最多的十天。当然,三下乡不是过来享受的,我也没有想要抱怨。
记得小时候,家里总是爸爸去买菜准备晚饭,每次工作完,他要出去买菜时,总是皱皱眉头,说到,今晚吃什么啊?这时我若是在旁,他偶尔会问问我,你今晚想吃什么?但是我的答案总是不能令他满意,因为我会一本正经地说,龙虾,鱿鱼,火腿……这些都不是他心目中可取的家常菜,正因为不是家常菜,很少吃到,所以这就是“今晚我想吃的东西”。
后来我上中学住宿了,面临了一个平凡又重大的问题,就是在走向食堂的路上我会想呆会吃什么。以前在家根本没有机会去考虑这样的问题,因为父母买来什么我就吃什么,最多只会抱怨今晚的饭菜不合胃口。如果听到我的抱怨,爸妈偶尔用爷爷奶奶那辈人无米下炊锅的苦难岁月教育我,告诉我今日幸福生活有多来之不易。是啊,今日我们这代是改革开放下幸运的一代。老前辈们在那段食不饱,穿不暖的岁月里,可能不会顾及今晚吃什么,而是今晚有得吃吗。现在中国人打招呼喜欢问,吃了吗?这和我们经历过深刻的食不覆裹的年代有关。
从恐慌于吃了吗到烦恼于今晚吃什么,也是一种进步,见证了平均主义向商品市场开放的转变给百姓带来的生活水准的提高。从我们只会抱怨或赞赏父母做的饭菜,到现在去想今晚要吃什么,也说明了我们的成长,从思考于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开始,自己去做选择,把握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