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是二零一三年八月五日晚,我坐在家中的书桌前敲下这篇感想。有些不知从何说起,因为将要谈到的是,十几天的暑假时光,并不是平凡无奇的十几天,而是独一无二再也无法重来且珍贵的十几天。大一结束的这个夏天,熬过期末考试的摧残,我们收拾好行李,带着无比期待和欣喜的心情乘上大巴,去到阳江市,去到阳西县,去到寿厂村中学,开始了我们的下乡生活,与一帮淳朴的孩子们一起。
这个夏天,我的许多朋友都选择了参加各自大学的下乡活动,为农村的孩子们带来外面世界的几个精彩片段,希望可以激励他们好好学习,然后走出乡村,拥抱更好的生活。每当谈到下乡,家长们总是很支持,说道现在城里的年轻人就是要去乡下吃吃苦体验一下生活云云话语。而我们个人也认为,这不仅是生活地点的一种转换,更是心境的一种转换。我们的大学能提供这样的一个锻炼机会给我们,实在应该好好把握。下乡的时间定于七月十三日,也就是我们结束期末考试的第三天。而为这次活动的准备工作,早在五月就已然有序地开展。报名工作结束后,选举服务队队长,分组,负责人开会商议队名、口号、logo、队歌等等事宜。作为行一人,我们当贡献自己的一切想法。那几天脑海里盘绕的就一直是这些事,此后自己的想法也一一被大家认可采纳,这令我很开心。
此夏铃溪,聆听梦的呼吸。——当初在手机备忘录上匆匆敲下的十几个字,最终成为了我们的代表。而《稻香》这首洗澡时哼起的歌,也成为了我们的队歌。
六人踩点小队第一次踏上寿厂村的土地时的情景到现在还依然清晰,记得我们看过几个镇上学校的服务队后驱车8公里深入乡村,沿途的风景越来越美越来越让人赞叹,绿油油的稻田、茂密的龙眼林从车窗外飞逝。记得我们第一次站在寿厂村中学小小的校园里,我们张贴海报时孩子们好奇的目光。记得离开时乘坐摩托车走的小路风光更是绮丽,天蓝云白,波光粼粼的鱼塘、无边的稻田和起伏的山丘,还有倒影清澈的小桥……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六个人更加期待下乡活动的开始并为我们临近如此美景而兴奋不已。
作为宣传组的一员,我的工作当然是要用镜头记录下每一个下乡期间珍贵的瞬间。从开学典礼到散学典礼,我始终都没有忘记这个任务。因为分组,所以大家分工明确。印象最深刻,最不能忘记,也是最辛苦最要感谢的是后勤组的同学们,因为此夏铃溪服务队的每一顿都值得好好赞扬一番,那么多美味的菜肴,还有晚上的水果和糖水,都是后勤同学给大家忙碌的一天带来的最大慰藉。另外支教组和调研组的工作也同样值得赞赏。每个人都有站上讲台的机会,原计划也并不是要给孩子们教授多少课内知识,因此各色课堂成了队员发挥人格魅力和孩子们开阔眼界的舞台。调研组也使服务队的工作范围不仅仅局限在这个小小的校园内,而是蔓延向村子,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了我们下乡的周边环境。
送别那天,下着雨,很应景,孩子们早早就来到学校,要为我们送别。孩子们拉着我们挨个挨个的拍照留念,口口声声都是“老师不要走”,“老师我会想你”。想起这十几天,除了上各种有趣的课,还有趣味运动会此类丰富的课外活动。以及外出拍摄服务队宣传MV那天与此前踩点那天,骑车穿小路过泥泞淌河水,小叮当们为我们摘来荷花和莲蓬,去田间放飞纸飞机,在谁去放纸船,坐在稻草上唱歌……一个个片段都好珍贵。也难怪小叮当们在送别的时候都泪洒当场,和我们在一起的十几天实在快乐,心有不舍再正常不过。
如今在回忆这十几天,睡地板、用桶冲澡,都已经不算是苦,我们的下乡,环境条件已经很好,远在中国最穷的省份最穷的乡村,连一间能够遮风避雨的教室恐怕都是奢望。所以最大的收获,不是环境带来的锻炼,而是体会到站上讲台,告诉孩子们外面的世界时他们的求知欲和诉说梦想后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还有课后孩子们缠着我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时那份愉悦的心情。没有网络的复杂,没有城市的物质,只有单纯的友谊。至今他们都还喊着“老师”,会问候,会要照片留念。
总之,这是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