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下乡的旅途里,总有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景色,如同万花筒一般,怎样转有怎样的风味。就广州来说,大学城算是污染较少的地方,光是那天,就总比CBD的白茫茫不见湛蓝要美丽。但——你很难描述出那具体的差别——明显地,大学城的蓝与寿场的蓝是不一样的。如果说大学城的蓝是被小心翼翼保护着的易碎的玉,寿场的蓝便是野外肆意张扬着色彩的原石。
旅游界里有一句话,说是“越被打扰的色彩,越是失真”。最美该是最原始的,人类的活动总会打扰到这种美的沉淀。我不知道我们的到来到底会对这个地方除“学习”外有多大的影响,但我希望,这种影响并不会太坏。
其实在来到寿场的第一天,因为饮水机还没有接上电,我们只能到小卖部购买矿泉水支撑一天,当时就有同学笑称,我们是来这里拉动村子的经济增长的。我只是笑笑,希望这不是村里人对我们的最大印象就好。在调研组外出工作的几天里,总会跟着学生以及家长送上的零嘴回来。从他们的照片里我也见识到了,村子里不同的拐角有不同的风景,鸡遍地走,绿意毫不吝啬,树叶招摇。
一直就呆在学校里,这野未免太无趣了吧。某个没有课堂的下午,我和调研组的一位同学——用她的话来说就是“班里没有比我更熟这个地方的人了”——一起外出,前往那片我期待了许久的满野稻田。
村子的路并不复杂,刚开始甚至是笔直的一条。我甚至边走着边与脑海中调研组拍下的景象作对比。其实要说寿场很穷、很落后,那倒不至于,我看那些房子、那些庭院,跟小学时我的村子差不多。在看见有石米楼时我很兴奋地告诉了同学,好歹我现在住着的屋子也是这个楼种,但是同学说这还是她第一次见,倒是让我 吃了一惊。
村子里的小路上,人很少。有时候,一大段路上,一个人也没有。但在这样长久的静谧后突然冒出了一个人——尤其是中年男人——时,我们反而更加紧张。毕竟我们也只是两个女生,要是在这里被袭击了,那是真的只能接受了。
稻田没有我意想中的美,倒是防护林让我毫不犹豫地耗掉了许多内存。泡在田里的水平静一如镜面,直直地反射着那正释放最后的光与热的太阳、绛蓝的天与惬意的白云。沿着林荫路前行,更是到达了鱼塘。方方格格的池子倒映着广阔的天,如同地上巨大的拼图,拼凑出寿场这最真实的模样。
打扰总是不自知的,意识到了的那些叫做“捣乱”。我确定在这里并没有进行任何类似于“捣乱”的行为,但打扰我就不清楚了。即使如此,我也衷心希望,比起“不带走一片云彩”地走,能够留下除脚印以外的东西,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