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实习实践经验 · 正文

实习实践经验

调研第一日有感
编辑: 作者: 发布日期:2014/07/17 点击量:

昨天我们13公管班从大学城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来到花都区赤坭镇赤坭圩小学开展我们的三下乡活动。出发前我们组定下的调研题目是”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过程”,主要内容是了解失地农民在就业、生活习惯、子女教育、福利优惠等方面出现的变化。原计划今天我们调研组安排的任务是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因此我们决定到赤坭镇的社区居委会询问那里的工作人员并获取有关失地农民的状况。下午的太阳有点狠,我们走在树影婆娑的沿江路上,不久就来到居委会。

经过我们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值班的工作人员知道我们此行的目的,告诉我们这一代附近并没有失地农民。但是他很热情地为我们画出地图、指出往北边走有个杨屋村,那里也许会有我们想要调查的对象。之前我一直很困惑的问题如今终于有得以解决的希望。失地农民不会自己在胸前挂一个牌子表明身份,那初来乍到的我们又怎样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他们的身影呢?借助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帮助,我终于有了调查的方向。紧接着,我们继续赶路来到杨屋村。

照着地图画的方向拐进村子,来到据说人比较多的篮球场。可惜的是,当时是4点左右,球场上只有几个学生在打球此外没有看见其他人的身影。球场后是空置已久的房子,杂草渐渐逼近门口,地面已没有了路的模样。一旁的安乐健身设施锈迹斑斑,估计废弃有一段时间。为了找到村子里的村民,我们走进一个缺口,两旁都是破败的黄泥红砖房,屋檐是摇摇欲坠的木片搭成的,静悄悄地没有人在家的迹象。快要走到小路尽头时,有打水的声音。我们凑到门前,看见里面是一位阿姨在洗头。默默地,我们五个人站在门外考虑应该怎样行动。阿姨竟然主动出来和我们说话。她拖着湿成一片的头发,耐心地回答着我们的问题。村子里原来的居民都搬走了,大多数住进政府的安置房。如今村子里住的基本上是外来打工的外地人。一个月80块的房租相比其他的出租房实在便宜太多。有位收废品的阿姨说自己在这里已经住了有20年。20年,足以在这个衰败的村子里生根发芽。记忆里,他们憨厚的笑容成为这里唯一闪光点,有活力的存在。

离开杨屋村,我们来到一家杂货店尝试访问店主有关失地农民的事情。店主是位退休工人,每个月有3000元的退休金,日子过得十分滋润,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挺满意的。简单的访谈过后,我们在路边整理今天的调查结果。虽然没有真正遇到一位理想中的失地农民,但是根据路人和居委会提供的资料,我们大致可以锁定调查区域和人群,也算是不枉此行。于是,我们沿着新的线索:安置房,继续展开调查。

上一条:感悟在心中
下一条:第一次支教有感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