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阶段前不久开始准备三下乡,参加三下乡的同学自由选择加入哪个组,然后再着手各组的工作。由于我是调研组的成员,所以在三下乡之前就要和其他组员一起确定好调研主题、写好策划书及设计问卷。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队的下乡基地还没确定,更还没去踩点,所以我们并不清楚下乡所在农村的具体情况,不清楚我们所准备的调研是否适合当地,这给我们的调研准备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还是要提前准备。
首先是确定调研主题。每个组员先提出几个调研主题。然后小组开会讨论选出最佳主题。主题确定好之后,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分为两个方向:策划和问卷。
我分到了问卷方向,刚开始设计的一些问题并不是很好,但好在后面有逐渐完善。而另一边策划方向的组员也写好了策划书。最后基本工作就确定下来了,只等着将问卷打印出来了。
当我们调研组都准备得差不多时,出于某些原因,我们的调研主题有所改动,再加上下乡基地已经确定并且去踩过点了,所以我们只需要另出一份调研问卷和修改策划书就可以了。主题是“村民理事会建设情况”,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不能确定下乡地点是否有理事会,抑或理事会就是村委会,心里还是没底。
期末考结束后出发去三下乡,来了之后,才发现当地的情况有点复杂,村民理事会、村委会、居委会是合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只能统一为对村委会的采访。决定好之后就开始着手采访当地人民。采访过程中大部分当地人是比较乐于接受我们的问卷的。虽然有些人的语言沟通不来,只能把队中会客家话的同学拉过来当翻译。而且个别人可能出于某些考虑不愿意回答这些问题,但总体还是好的。
根据问卷反馈和采访过程中受访人员的态度,感觉当地人对理事会(即村委会、居委会)的看法不是很好,总体反应是理事会比较腐败,形式主义,没有给村里做很大的贡献。而且,在后期整理调研报告时发现村干部选举方式混乱。我们也去采访了个别村干部,给出的答案是村民自己推荐候选人再自主选举。可是和调研结果又不一样。单单就这点,就觉得理事会的态度很有问题。
而后来去理事会采访村干部一些关于理事会的问题时,村干部基本上都不在。即使在回答问题时也只是敷衍了事随便搪塞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不是很好。
最后就基本上是完善调研报告的工作了。调研组的工作相对于其他组来说还是相对轻松的的,但是学习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很庆幸自己进了调研组。
除了工作上的事情之外,生活上的点点滴滴也是很令人怀念的。来的第一天就认了一个小星星,不是很经常交流。后来的一段时间感觉小星星有点不开心,用了一个晚上给她写了封信,可是那两天她都没有学校。好不容易来了一趟,拿给她信,第二天又没来,其实还是有些小失落的。幸好在走的前一天,小星星给我回信了,说出来心里话。当然,还有其他小孩子也很可爱,虽然个别会比较闹腾。
慢节奏的生活,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午饭晚饭都有班上大厨伺候着。晚上就在操场上坐着或散步,看着小孩子玩耍,和同学们聊天,再不然就打电话。凉风习习,真的很惬意。
这一次的三下乡给我带来的意义很非凡,真的只有参与过的人才能体会到。尤其在调研过程中,再一次认识到交流沟通还有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对我接下来的大学生活甚至求职生涯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