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翻开了伴着自己来到大学的高中语文摘抄本,就看到了这一段:李白之所以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因为他深深懂得“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杜甫之所以能“下笔如有神”,是因为他以“读书破万卷”实践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誓言。但是李白实在是太“非人哉”,所以想谈一谈杜甫。
杜甫诞生于盛唐时期公元712年,享年59岁,一生写诗无数,也在苦难奔波。他的很多诗歌都反应了他困苦的内心,爱国爱民的忧心,当然也会有高昂向上、时有生机的不屈胸怀。杜甫心中装的永远是广袤天下和疾苦人间,因此他的诗总是能在苦难的现实中,显出博大和深沉,千年回荡,荡气回肠。
于是一代诗圣的死去,就让无数爱戴、推崇、仰慕杜甫的后来儒者难以接受。以致后来人们纷纷以当时的动乱年代为背景,表达对杜甫“生不逢时”的感叹。
是的,杜甫的确是生不逢时。但我想他如果活在现代,一定是一名出色的摇滚歌手。
之所以说他会是一名“摇滚”歌手,是因为就摇滚乐本身来说,它从诞生之初起,就带着叛逆的胎记,是人们反抗现实的武器,从未放弃对保守的社会体制提出尖锐的质疑。而这不是跟杜甫一生的追求与践行如出一辙吗?
出于对摇滚乐的兴趣,不久前正好读了《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这本书。作者写作的初衷是认为在今天,更多人把摇滚乐当成了一种信息占有或时髦标志,而对于几十年前的历史,很多人似乎并没有兴趣了解它。摇滚乐在今天更像是消费品,他认为这是因为没有更多人把摇滚乐与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
读完书后我想了一想,其实自己所钟爱的那些传奇的摇滚乐手:John Lennon、Bob Dylan、U2、Radiohead……他们在用伟大的摇滚乐感染人,其实也是在用摇滚乐对社会种种不公平尽情呐喊吧。
他们创作演奏大声唱,甚至掀起一场场政治运动,做的不正是跟古代的现实主义诗人一样的事吗?
杜甫写的诗被称为“诗史”。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而是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自己的心情。他的诗里常常有抒情,有叙事,有说理,有对于自然的观察,有对社会矛盾的揭露,有内心的冲突,有政治的抱负和主张,有个人的遭遇和家庭的不幸,有国家与人民的灾难和对未来的希望。杜甫在世时,他的诗歌并不为人所重视,直到逝世40年以后,才见重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白居易、元稹的新乐府运动,在文艺思想方面显然就受到杜诗的影响。
而这些,不正是跟在六零年代开始与与政治扯上纠缠不清的关系;在七零年代和社会颠覆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八零年代掀起了“红楔”、“四海一家”等音乐与政治结合的运动;在九零年代至今,面对全球化、环境污染、种族主义、霸权主义等更加复杂的社会议题,呈现出越来越多样的反抗姿态的摇滚乐,如出一辙吗?
因此毫无疑问,杜甫如果活在今天,一定是一名出色的“摇滚歌手”;他写的诗,在今天仍然跟流行的摇滚乐一样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