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管笛心声 · 正文

管笛心声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编辑: 作者: 发布日期:2014/11/10 点击量: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反应了印度社会深层次的问题的典型印度影片,我个人认为它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经典作品。它是亦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它所包含在内的教育问题、制度问题、理想与梦想等道理相互连通,还包括友情与爱情、亲情三方面的描述。

故事以两个好朋友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然而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最后他用智慧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天才科学家,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

本片最引人深思的就是教育问题,抨击了填鸭式教育和等级式教育对学生的摧残,批判了家长对孩子的独权教育。例如影片中的桥段:教授忍无可忍,他拉着兰彻上讲台:‘你以为你比教授都聪明吗?那你来上一课。’。兰彻一言不发地在黑板上写了“法涵化”,“来惧化”,并让下面的学生30秒内定义这两个词。下面的人努力地找书,30秒很快就到了,但是没有人能找到。兰彻说:“我提出这个问题时你们好奇吗?你们陷入了疯狂的比赛中,这样的第一有什么意义,这样增长的不是知识,是压力,这里是大学而不是压力锅。”从这个片段我们可以看得出印度的一些教育的问题,不仅在印度,中国也存在如此的问题。学生对知识只是单纯的接受,而不懂得迁移,他们只会在书上找特定的某些定义,而不会融会贯通,通过自己的学习迁移去解决问题。认为学习就是一种比赛,只要快准狠就是胜利,以为追求胜利,而忽略了学习其实真正地意义是使自己掌握知识,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意识到并这样去做呢?

填鸭式的教学只能培养书呆子,然而真正的教学应该是为概念转变而教,为迁移而教。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用学生能理解的词语清楚地把科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不只是呈现科学家对问题的完好的解释,也不只是用仪器来直接演示教学内容,教学首先需要探明学生原有的日常概念和相关的知识、信念,并用一定的策略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

学习不是以为地去接受知识,死板地接受知识,真正的学习,是去“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本片中,兰彻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不是为了享受人生。’‘追求卓越的人,成功自然会在不经意间赶上你。’兰彻这一观点很直白的解决了不少人的疑惑,很多人读书却不明白读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日后有更好的生活?确实,这是不少人的想法,于是追求着分数,排名,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了什么。在影片中兰彻和沉默者在这一方面矛盾最为犀利。“沉默者”是一个很执着于死板学习的人,他认为他的方法能给他带来成功。然而,兰彻却是一个追求灵活,多方面,多层次学习的人。在十年后,兰彻成了一个拥有400多项发明的伟大科学家。

在影片的末尾,兰彻应用自己的知识救了教授女儿和他的孙子,最终让顽固的教授改变了思想,当他激动地看着自己的孙子被救活,他说:‘踢得好,以后踢球好不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顽固教授根深蒂固的思想,最终还是被兰彻所醒悟,他似乎明白了教育不是家长对孩子的独权教育,教育应该向孔圣人的理念一样“应材施教”,应该培养孩子的长处,孩子的兴趣,而不是以为地帮孩子设定好他的未来,全权掌控他的发展方向。最后,教授把他那支笔给了兰彻,那支笔是教授传给他唯一认可的杰出的学生的凭证。教授根深蒂固的思想最终被兰彻所破除,对他所坚守的几十年的教育有了新的看法。最后,教授留下一句话:“你不一定一直都是对的。”这句话是那么的语重心长,教授唯一认可的学生,他静佩兰彻,只有当自己真正想认可一个人,并为他着想,才会发自肺腑地希望他好,希望兰彻要明白,圣人都有错,不要因为自己能力很强,而被自己迷惑,不能真正审视自己。

影片很多处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很多处地方都让我产生了共鸣。因为我是生活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的,虽然中国的教育体制还存在着很多漏洞,但是,我相信,只要人们不断的努力,一定能使中国的教育更适合于人们真正的发展。

《三傻大闹宝莱坞》,一部深具教育意义的经典影片,值得我们一看,值得我们去为教育的方面和未来去思考!

上一条:友谊相伴,幸福一生
下一条:回忆我的大学理想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