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管笛心声 · 正文

管笛心声

《道德经》管理智慧
编辑: 作者:梁启琳 发布日期:2015/11/08 点击量:

引言

本人对《道德经》有着强烈的兴趣,故喜欢反复研读《道德经》。周围的很多朋友和同学觉得《道德经》阐述的内容太虚无,不实在,但我却认为只是他们没有真正读进去。本人想通过此文来谈谈《道德经》的管理智慧,让更多人认识到《道德经》的实用价值。《道德经》亦称《老子》,是伟大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所著,《道德经》的五千言虽十分精简,却蕴藏着大智慧,古往今来,无论是经商的,还是从政的大人物,大多反复研读过《道德经》,都希望能从道德经中摄取到做人做事的大智慧,来更好地成就自己的事业。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道德经》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希望能从中提取到些许能帮助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智慧。本文分为两大方面进行讨论:一方面是是对管理者“道”层面上的讨论,共四个分点,即沉着冷静、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心胸宽广、功遂身退;另一方面是对管理行为“术”层面上的讨论,共五个分点,即管理三锦囊、为人己愈有、实其腹,弱其志、柔弱胜刚强,无为胜有为、感化员工。

关键词:《道德经》企业管理

一、对管理者“道”层面上的智慧

1.沉着冷静

企业管理者应当做到“宠辱不惊”。“宠辱不惊”的意思是,受到宠幸或者经历到好事也好,受到别人的侮辱或经历坏事也好,都不要感到惊慌,应该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在管理者管理企业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风风雨雨,企业的运行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会有低潮的时候,也会有状况极佳的时候。而管理者要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出发,不能过分计较当前的得失,目光不能短浅狭隘。为了企业的长足发展,管理着无论遇到好的事情还是不好的事情时都要保持冷静,谨慎地分析当前形势,梳理出问题所在和潜在风险,从而让企业能够稳步地发展壮大。

2.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道德经》指出:“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明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了解别人的人,是很聪明的人,能够了解自身的人,是一个头脑清晰的人。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一方面,要了解自己。因为一个管理着越是了解自己,就越能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越能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就越能知道自己需要哪些人来补充自己的短处,从而让企业更加稳定地发展,毕竟没有一个人是全能的。另一方面,管理者要了解员工。一个管理着如果不了解员工的话,就不能把适当的人放到适当的岗位上,也就不能让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己在企业中应有的价值。所以领导者不仅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员工。

3.心胸宽广

正所谓“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懂得世间客观规律的人,就会变得心胸宽广,能包容一切,这时他就能公正地办事,若能公正地办事,则天下归顺,天下归顺符合自然规律,从而符合“道”,符合“道”的事物才能长长久久。道德经里的这句话真的非常具有大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的自身素质非常重要,必须要博学多才,了解尽可能多的客观规律,才能形成宽广的胸怀,有了包容之心的管理者,自然就能公正地办事,这样的话,企业上下的员工就能和谐的相处,企业的运行就能减少很多由于员工之间矛盾带来的发展内耗,这样的企业顺应了“道”,因此必将能得到很好地发展。

4.功遂身退

《道德经》认为: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功告成之后,退出其中,这是客观规律。在企业管理中,一些管理者在创业初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企业的日益发展壮大,还有这些管理着自身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知识结构,思维模式渐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些管理着应该及时地退出企业的管理层,更多地应该扮演一个顾问的角色,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建议,而不再应该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不应该留恋自己的权利的不舍得退出。现代企业对此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引入职业经理人,把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开来,让受过先进管理理念教育的人来对企业进行更加专业和高效的管理。

二、对管理行为“术”层面上的智慧

1.管理三锦囊

《道德经》提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三个做人做事的锦囊妙计,第一是慈爱,第二是节俭,第三是不敢居在天下人的前面。于当今的企业管理中,这三个妙计实在管用。第一,管理手段应该采取柔性的管理方法,这样员工就不会感到不舒服,企业的氛围也会变得更加和谐;第二,企业管理一定要用最少的成本办最多的事情,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利润;第三,管理者应该在员工的背后默默地支持员工,不应该让员工感到自己被人管,而要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

2.为人己愈有

《道德经》曰:“圣人之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也就是说,一个人越能为别人处处着想,就越能丰富自己,一个人越能给予周围的人更多地东西,就越能拥有更多,这种无私的精神反而成就了他自己。这些话对现今的企业管理确实有莫大的启示。管理着在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如果能总是为自己的员工着想,如果能总是能对自己的员工赋予足够多的合理报酬,那他将在员工树立起绝对的威望的威信力,从而增强了团队的合力,有利于工作更加高效地进行,另一方面,员工对管理者所做的好事看在眼里,放在心里,他们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更加努力地为企业工作,从而实现了管理者的事业。

3.实其腹,弱其志

《道德经》第3章讲“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圣人管理国家,应该在填饱人们的肚子的基础上采取愚民的方式,这样天下才能容易归顺。这种管理方式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而言,也颇具参考价值,不过,这对管理中层人员或高层人员是不是用的,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一线员工,特别是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对一线生产线员工的有效管理尤为重要。对于这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加工业等现代企业,应该采取“实其腹,弱其志”的方法来管理基层员工,给基层员工较为合理,足够的报酬的员工福利,这样一来,这些员工就会安分地在企业里兢兢业业地工作,为企业的正常运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4.柔弱胜刚强,无为胜有为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世界上最柔弱的的事物,能够在在世界上最坚硬的事物中自由驰骋,比如说空气和水可以在石头的间隙中自由地驰骋,而无形的事物能够进入没有间隙的实体事物,比如说,电可以在导体中传导,所以我认识到“无为”的好处,教导并不需要太多的言语,而这些“无为”的益处,很少人能体会到,也很少人能够做到。这句话看上去有点晦涩难懂,实际上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特别大的启发。管理着对待员工应该尽可能地温柔,不可以随便对员工发脾气,不能随便扣工资,要尽可能地用包容的姿态去理解员工,对员工做错的事情,不要一味地用言语进行教育,而更多要通过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平时公司正常运作的时候扮演一个幕后的角色,不要太多地去干预员工的工作,避免影响员工的创造力,让员工感受不到被人管的管理实际上可能是最好地管理,也就是说,管理着应当“无为而无不为”。

5.感化员工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这句话的意思是,对我好的人,我固然对他好,对我不好的人,我也同样对他好;对那些讲信用的人,我选择相信他,对那些不讲信用的人,我也同样信任他。这句话的核心思想其实是以德报怨。这种方式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深刻的启示,为现代企业管理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如果一个管理者,他用以德报怨的管理方式来感化他的员工,无论员工做得好不好,都尽量不去批评他,而是帮助他改进,无论员工值不值得信任,都一如既往地去信任他。这样的话,那些做得不好的员工自然会非常感激管理者的宽容大度,必将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而那些不守信用的员工在得到管理者的感化下,他会感到一种强烈的羞耻心,从而逐渐变成一个讲信用的人。

总结

《道德经》中的大智慧犹如大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没有人能够领悟其所有,其实本文也只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对《道德经》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相当于只是从《道德经》的智慧海洋中取出一瓢,实在是微不足道。希望中国的现代企业管理研究者们能够在《道德经》中研究出更多的管理智慧,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特色管理理念,让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放出更不一样的风采。

上一条:星星,心芯
下一条:致那些还在傻傻坚持的人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