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管笛心声 · 正文

管笛心声

论孝道
编辑: 作者:罗玲 发布日期:2015/09/19 点击量:

孝,是一种亲情,因为它是由人之天性所生,所以孝应是人类爱的基础,是人类所有感情的出发点。孝,亦是中国流传千年的传统美德——孔子主张将孝道列为各种道德的根本,孟子则认为孝道为世界太平之道。两位大家的看法,从侧面也印证了孝道在国人心目当中的重要地位。

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发展,孝已被视作评判一个人高尚与否的标准之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孝的理解似乎产生了些许误会。

人们心灵的贫瘠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日恶化,越来越为人所呼吁。由于摆脱了贫困的苦恼,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主义,由此使得道德观念日益淡薄。孔子在有关孝道的论述中,有一句可被译为“父母健在,要在家服侍父母,不可长时间离家;如果不得不出远门,也要有明确的‘去处’,让父母心中有数,不担忧”的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然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尚外出闯荡,甚至可以背起行囊就头也不回地离父母远去。在此,并不是反对有追求有梦想的人不能离家创业,“游必有方”的进一层意思,应当是在离开父母奔赴远方时,要对父母有交代,把父母安顿好,更重要的,是要时时牵挂着父母,将对父母的爱心与孝心深系于怀。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许多人认为,保证父母的物质生活是最为首要的,给父母最好的吃与穿,即是对父母尽最大的孝意。然而,仅是物质上的满足就是孝?子游向孔子请问“孝”,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还回答子夏问时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由孔子的这两句话中,已是充分表明,孝,并不等于物质的满足。孝,需要敬,需要爱,需要发自内心,语言要和气,面色要和悦,行为要恭敬。仅仅是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并不能够带给他们完整的愉悦,子女对父母在精神上的满足,才最为重要。

21世纪,我想许多人在被问及为什么这件或那件事没有做时,大多会用这样一句话来回答:“真的是太忙了,都没有时间啊。”各种各样的忙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时间,那还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又有多少时间,留给父母?子曰:“子欲养而亲不待”,就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当父母健在时,你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家庭,忽略父母。等到父母离开,悔意溢满于心——当初为什么不多陪他们?当初为什么不多关心他们?当初为什么不告诉他们自己对他们的爱……比尔•盖茨说过这样的话: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等待,只有孝顺是不能等待的,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多为父母做点事,用实际的行动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和感激,而不要总是把爱埋在心里。孝敬父母要及早,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才想起要孝顺,不然为时已晚,就只能空留遗憾了。

孝是诸道德之首,亦是个人身心修养的根本,还是世界秩序的出发点。真正的孝是由内心而出的爱,遵本心,顺本性,是最为纯洁、真挚以及永恒的。我想,因有这样纯粹的爱,中华民族的文化才能够经数千年而不衰;也因有这样纯粹的爱,才能使人生更为高尚。总的来说,其实也就是——存孝心,行孝行,意念真诚,方使自身升华,人生高尚。

上一条:致那些还在傻傻坚持的人
下一条:浅谈伊斯兰教与恐怖主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