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管笛心声 · 正文

管笛心声

如果太阳能驱走心中的寒——读《灿烂千阳》有感
编辑: 作者:罗英璇 发布日期:2015/05/09 点击量:

听说《灿烂千阳》本来不是这样翻译的——A THOUSAND SPLENDID SUNS被译者翻译为《一千个灿烂的太阳》,后来出版社私自篡改才变成了《灿烂千阳》。在豆瓣上看到的书评说,“‘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书名出自这一句,这一句出自一位著名诗人经过阿富汗时对首都喀布尔热情赞颂的一首诗”。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即使阿富汗有一千个灿烂的太阳,也不一定能驱散阿富汗人民心中的黑暗和寒冷。只是生活在战火中他们,心中仍然拥有着无限的希望,就如同天上的太阳,在绝望的日子里给他们带去一点点的光。

作者胡塞尼本职是医生,后来逃亡到美国,成为一名作家。本职是医生的作家写书都非常细腻,尤其在描写人物性格方面,总是能展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而中国就有毕淑敏。

故事发生的年代似乎不太遥远。玛丽雅姆生于50年代末,莱拉生于70年代末,而故事的结尾在2003年,一切看起来似乎都只是上一代的事情,但却由于阿富汗战争,让我恍惚觉得她们生活的是另一个世界。战争、压迫妇女、逃难、专制独裁……这些已经远离中国的、充满历史感的字眼,居然还存在在现代文明社会的一角,实在令人惊愕。而在阅读中所感受到的战争的残酷,远比从电视新闻上看到的要更多,因为在电视上,你看不到阿富汗人民的内心的痛苦与绝望。

玛丽雅姆是一个有钱人的私生女,她和她的母亲娜娜被安置在乡下的一个破石屋里相依为命,父亲扎里勒每周四都会带着不同的礼物来陪玛丽雅姆,这让玛丽雅姆对去赫拉特与父亲共同生活充满了期待。就在她不顾娜娜阻挠,独自一人去到赫拉特见扎里勒时,她发现自己被残忍地拒之门外,更让人心痛的是,娜娜因为害怕失去玛丽雅姆,选择了上吊自杀。一天之内,玛丽雅姆成为了精神上的孤儿。此后,扎里勒接玛丽雅姆到赫拉特住,却在不久后答应把她嫁给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拉希德,至此,玛丽雅姆更悲惨的命运正式开始。

而莱拉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有和睦的家人和青梅竹马的恋人塔里克,却由于战争变得家破人亡,父母被炮弹炸死、恋人远走他乡,支撑着她活下去的理由,是她和塔里克在分别前初尝禁果的下午,还有一个未出世的孩子。被玛丽雅姆和拉希德救了之后,莱拉发现自己怀孕,得知塔里克惨死,为了保护她和塔里克的爱情结晶,她毅然决然嫁给了拉希德,于是,和玛丽雅姆一起过着充满压迫的生活。

其实莱拉并不是一开始就被压迫的,而是在生下的是女儿后,拉希德才一改怜香惜玉的心,开始对莱拉颐指气使,拳脚相加。于是这两个开始由于“夺爱”而敌对的女人,因为对阿兹莎的母爱变成了联盟。她们一起策划逃跑,被发现后被送回家里,莱拉和阿兹莎差点活活被拉希德饿死在家,而玛丽雅姆也被打得奄奄一息。在此之后,拉希德的鞋店被烧,全家陷入贫困;莱拉又生了个儿子,不得已把阿兹莎送去恤孤院。

在生活充满绝望的时候,莱拉与塔里克重逢了,甚至发现当年塔里克“惨死”的故事是拉希德为了娶她而花钱请人编造的!而拉希德也从儿子口中得知他们俩的重逢,他承认了自己当年无耻行径,却也因为怒火几乎把莱拉杀死!玛丽雅姆为救莱拉,拿起铁锹向这个让她恨之入骨的男人的头拼命敲下去,她觉得这是她第一次决定自己的命运。而后,玛丽雅姆含泪送莱拉带着孩子们投奔塔里克,自己坦然接受了死刑。

玛丽雅姆走向死亡的这段写的相当细腻和感人。这个出身卑微,又所遇非人的柔弱的女人在生命的最后一段路上表现得勇敢而坚强,即使回顾自己的一生只有的几个幸福的回忆,也觉得满足;唯一遗憾的是不能再同亲莱拉一起喝茶吃饼干,看不到与她情同母女的阿兹沙长大成人,不能陪她爱的人到老。但她觉得自己终于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成了一个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的女人,她终究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重要人物,这样的结局并不算太糟糕。玛丽雅姆悲惨的一生也许正是阿富汗妇女最为典型的代表。

而劫后余生的莱拉终于能和心爱的塔里克还有两个孩子在一起了,玛丽雅姆用生命成全了她的幸福。满怀感激的心,莱拉去到玛丽雅姆的石屋纪念她,感受她曾经拥有的一切。在这个战火纷飞的世界,生死只有一线之差,绝望和希望的艰难斗争,他们最终回到了故乡喀布尔,相守余生。

正因为是以女性的角度进行叙述,故事读起来要比《追风筝的人》更细腻感人。我们无法想象那些穿布卡的阿富汗女性是受着怎样的压迫,也不能体会在那种环境下,布卡居然会变成她们心理上的防护罩,有些事情,我们作为局外人,是无论如何都看不懂的。

这是最近读的第四本有关于阿富汗地区的书,每次读完都会在默默感恩自己所处的和平国度。“世界和平”这四个字,若真能实现,想来也是全人类的福祉。愿阿富汗人民心中的太阳永远不灭,和平的日子早日到来。

上一条:时间都去哪了?
下一条:电影《桃姐》观后感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