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管笛心声 · 正文

管笛心声

《论语》中的孝赏析
编辑: 作者: 发布日期:2014/12/04 点击量: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在古代也一直被当作四书五经之一,广泛传播与诵读。从古至今,对《论语》都是褒贬不一的,尤其是至今观来,更能品出个中端倪来。其中,孝这一部分在我看来讲的是最有感触的。

孔子在继承西周“孝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将孝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升华,提出人当以孝为本,给予孝极高的价值定位,也引发了后代的人们对孝的思考与研究,使孝的概念与时俱进。下面就这一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来进行赏析。

首先,何谓“孝”?我们总将孝这一次挂在嘴边,但什么是孝,却没有多少人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与理解。孔子称“孝”即“无违”。在众多对无违的解释中,概括为2种,就是无违于礼与无违于父母。第一个概念礼太宽泛,我就从第二点谈谈我的看法。无违于父母,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是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将礼贯穿于孝之中,在充分尊重父母的意愿上,践行礼的标准。结合生活实际来说,就是要听从父母的要求与教育,而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不太赞同这种观点的。毫无疑问,孝是正确的,对父母长辈当然要重孝道,这里可以体现在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或者是教父母如何使用一些高科技产品,再比如可以陪父母过生日等等。而孔子所说的孝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遭到众人批判,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其孝,过于绝对,有时会变成愚孝。当然我也不是说打倒孔家店是绝对正确的,毕竟打倒孔家店否定了一切儒家思想,大大地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里,我只想说孔子的孝中暗含愚孝这一思想观点,一切听从父母,太会有《孔雀东南飞》那样的悲剧。

但是,从整体来说,其宣扬的是积极向上的,我们又不能单独从字面上理解,就下此定论,这样也未免有些断章取义。《论语》中的孝中大部分内容对现今社会仍是有很大意义的。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子又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前一句的意思是父母年纪大了,一要为父母仍在世而喜,二要为父母即将离去而忧。第二句大体的意思是人与畜生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人懂孝,懂得尊重报答父母。在现今社会,人们依旧常把孝字挂在嘴边,但空穴老人也还是依旧存在,他们的子女为了所谓的孝,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外出打工,父母对着空空的饭桌,望着紧闭的大门,这也不是父母想收到的孝啊。父母期望的不多,只是老了的时候还能有子女陪着聊聊天,享天伦之乐而已,而这简单的要求,在这快节奏的社会,对一些父母而已,竟成了奢求。《论语》不是用来摆设的,是要我们学习其中的精华,并充分加以利用。孝说复杂又复杂,说简单有简单,主要是看父母需要什么,我们能满足父母什么,并以一颗纯粹感恩的心去报答父母之恩。

《论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我们阐明了孝的真谛,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言语去修饰,只需要简单明了地教育世人,以实际行动践行孝,让这位伟大思想家的思想得以绵延。

上一条:国际商务礼仪学习的所思所感
下一条:理想国读后感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