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说,印刷文化划分了成人和儿童,因为儿童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文字,从而逐步了解被成人垄断的秘密。而电视文化因其图像和阐述方式的简单性,打破了成人世界的权威,因而导致了童年的消逝。在成人化的儿童出现同时,儿童化的成人也不可避免地出现。
这让我非常感慨!因为想起了一些经历。
上次回老家是在两年前。那时正逢村子里请班子来表演。满怀欣喜来到现场的我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场景——全村男女老少一起观看脱衣舞表演……
这些孩子才多大?十岁的有,五岁的有,一岁的有,被抱在怀里咿咿呀呀的也有。这里没有电视文化,但属于成人的秘密已不再隐秘于儿童。
还有一个经历是在三下乡时,那里的四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显得对感情一事十分感兴趣。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似乎从未有人谈及“谁和谁是一对”这个话题。
我觉得有一丝隐忧。但我不知道这是我保守的偏见吗?成人与儿童之间需要保守一些秘密吗(性秘密是其一)?如果要,什么时候透露才好呢?我觉得我们的教育仿佛走在两个极端——要么毫不保留,要么毫不透露。
这是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终有一天我们都将为人父母,我们要不要试图去隐藏这些秘密?童年是否会因为知道这些秘密而消逝?
回到尼尔波兹曼的观点,那么我们就不需要考虑如上问题了。因为现在在电视文化之外还有互联网文化,也就是说,无论家长是否保密,孩子都不可避免地从各种途径中知道,而知道后会产生什么影响,也只有在孩子长大后才会知道。
我觉得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父母更需要与孩子做好平等的沟通(是平等的沟通,而非作为权威的指点,这意味着接受和理解孩子的话,无论它听上去多么幼稚或疯狂)。如果孩子对父母无话不谈,那父母就可以非常及时地了解到他的困惑的想法,从而决定是否有需要与他谈论相关话题。
在家庭教育中的每一个问题处理都可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但正如不知道谁说的那句话:“再幸福的家庭,也不可避免地给孩子留下一些心灵的伤疤。”完美的教育环境是不存在的,那就让我们去尽可能地减少和治愈伤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