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管笛心声 · 正文

管笛心声

也谈女权主义(3)
编辑: 作者: 发布日期:2014/11/03 点击量:

作为男性要支持女权运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男权社会对男性的不利丝毫不比对女性的弱。换句话说,其实男性自身也是深受男权社会之害。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分工、“男性气质”以及社会支持。

在社会分工上,虽然男性享受着大部分从事高端社会分工的成就感,但这种成就感带来的副作用是男性的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远远大于女性。由于男权社会固有的“男强女弱”思想,使得大部分男性以及同样多的女性坚持认为男性承担压力相对大的那一部分社会分工理所应当。这种社会分工的结果就是男性普遍活得比女性更辛苦,也许这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男性的自杀率和死亡率都高于女性,同时男性的平均寿命低于女性。因此,从普遍意义上来说,女权运动的成功有利于缓解男性现有的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更有现实意义的说法就是可以让男性多活几年,同时活得相对轻松一些。自私地讲,这就是在为男性减轻社会负担,减少社会责任,一点也不高尚,甚至有些“卑鄙”的逃避责任的嫌疑。但有时真话听起来就是“卑鄙”的,它不像谎言一样善于包装,以便让大众听起来舒服而悦耳。如果还有人坚持“男人就是应该承担更多”、“男人就应该比女人更累”、“男人不干活还算什么男人”,那只能说我们价值观相左,道不同不相为谋了。

第二方面是“男性气质”,或者说是男权社会无视个体差异和个体后天的个性选择而强加于每个男性身上的“标签”。如果有一个男生喜欢粉红色,喜欢Hello Kitty,喜欢穿衣打扮,喜欢出门化妆,会不会很多人觉得他“娘炮”?如果一个男生不喜欢也不擅长体育,而喜欢吟诗作赋花花草草,那些体育爱好者会不会觉得他“不男人”?饭桌上“是男人就把这杯干了”此类劝酒话没少听过吧?所有这些都算是男权社会的社会习惯贴在男性身上的标签。虽然说在整体上,男性和女性的爱好、气质、个性有比较大的差异,这也是性别区分除了生理标准以外很重要的社会文化标准,但并不表明所有男性都会遵守这种普遍性。个体差异总是存在的,如果不尊重这种差异和例外,而把与普遍因素不同的男性统称作“娘炮”,就有点歧视的嫌疑了。事实上,一个男性被叫“娘炮”所带来的心理不适和刺激远大于一个女性被叫“女汉子”。当然,在尊重别的男性的个性取向差异这方面我自己做得也不够好,先面壁一下。

最后是社会支持。男性获得的社会支持也不如女性,这主要体现在男性在陷入心理创伤或者困惑时,迫于“男人要坚强”、“男儿有泪不轻弹”种种不成文的社会认同,往往会选择自己承担,而不是选择寻求心理上的帮助和倾诉。甚至当遇到挫折和伤心事时“硬扛”成为公认的男性“美德”时,问题就比较严重了。女权运动的目的就是要破除男权社会绑架女性的种种旧思想、旧观念,顺带着解放同样受这些旧的社会传统压迫的男性。在平权社会里,男性可以流泪,可以寻求安慰,不必硬扛,可以有软肋,也可以脱下铠甲。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为女权主义正名,并且谈一谈支持女权运动的理由。萨特说过,“在黑暗的年代里,不反抗就等于同谋。”虽然用在这里有点夸张,但也是那个意思吧。

上一条:小透明
下一条:消失的影子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