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管笛心声 · 正文

管笛心声

教育应何去何从?——观看《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编辑: 作者: 发布日期:2014/12/15 点击量:
看过四遍的电影,每一次的观看依旧会有某些情节,某些剧情让心灵为之震撼,为之感动,并且久久未曾褪去。

这样一部创下印度电影票房新高的电影,时值多年,其教育意义依旧俱在,如一杯甘醇美酒,年月越长,芳香越荡漾。

倘若现在是从影视鉴赏的角度让我对这部佳作进行评论的话,或许可写的更多,那欢乐或低沉的配乐,那贴切而又具民族特色的服装,那恰到好处的布景编排,那精致而不浮夸的演员妆容,还有那夸张而又流畅连接的情节设置,都让人印象深刻。然后这篇,主要是结合影片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具体情节,从教育心理学这一角度,对其加以论述,略表自己的看法。

另我印象深刻的第一个情节是在兰彻上工程学的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对“机械”这一慨念加以阐述,兰彻用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做出了回答,而却遭到老师愤怒的呵斥,与之相反的是另一位死记硬背的学生,详细背出书中的定义,因此受到肯定与表扬。从这一幕中,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第一即是师生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第二是教师的角色上出现了问题。当代,师生之间已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授受关系,同时可能是同伴关系、组织者与参与者的关系以及帮助者与被帮助者的关系。影片中教师扮演的依旧是传统的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这样一个角色,而没有明确自身真正应有的定位。教师应该作为一个促进者与指导者,促进学生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个性健康发展,更注重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不是培养一群只会理论的书呆子。其次,师生关系也存在适应性,小学儿童因为相对而言认知决策等能力较弱,因此教师角色里指导性应该更强烈些,而大学生独立意识较强,此时应该减少束缚,多鼓励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影片中刚好却是这一点,才造成师生间的矛盾恶化。

第二个情节是学生因父亲中风,情绪消极导致作业不能及时交上,受到教授指责并通知其家长今年应该毕不了业,导致其心理压力过大而上吊自杀。这是影片中一个沉重消极的情节,也让人感到极其心酸。在此,我们也看到学生无法单独完成的某一创作,教授却不予指导,甚至不以为然,不予理睬,这是极端的错误。教学中,我们应当多鼓励支架式学习,即是教师或者其他助学者陪同学生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在活动中给予外部支持,帮助学生完成其独立无法完成的任务,并且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帮助,促进学生独立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影片中自杀的学生因为自身能力有限,其实离成功并不远,只是缺少一个点拨一个指导,倘若教师给予一点鼓励,一点指导,甚至一点宽限,悲剧便不会发生,甚至一项新产品将会问世。

最后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情节是兰彻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帮助一个婴儿获得生命,降临于人世,然后教授将钢笔别在其胸前,说“我的主任曾对我说,当你遇到一个非凡的学生.......”记得兰彻曾在课上说过“学习工程学是我从小的梦想,所以能够来上课我真的感觉很高兴。”这便是他能够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学习的原因,也是他学习的动机。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它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已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基于此,教室应该引导并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成就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并加以强化,这是对学生极大的鼓励与促进。

影片每一个情节,都是极具教育意义的,无论作为学生或者是教室,个人觉得都应该仔细品味,都可收到深刻的启发。以上便是个人对影片的看法。

上一条:妙笔美文
下一条:玉不琢,不成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