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行走在各自狭小的道路上,充满了垃圾,或许你的那条要比我的好一点,希望我们能够走到相交的那一天,一起分享一罐炼乳。”——马克思
如果在等待母亲借信封的时候玛丽没有去数屋子里有多少棕色的物品;如果玛丽没有突发奇想地要给一个美国人写一封信问一下美国的小孩是不是爸爸们在啤酒杯底找到的;如果收到这封傻里傻气的小姑娘写的信的马克思没有在读了四遍玛丽的信并凝视窗外18个小时之后终于决定回信的话,这个故事就可以结束了。
玛丽依旧会因为脸上的胎记而被叫做便便脸,马克思的犹太小帽上不会多出一个红色的绒球。
玛丽写下第一封信的时候不过是一个8岁零3个月零9天大的小姑娘,写出的信件自然是直冒傻气,而有着八套同样颜色和尺码的运动服的44岁的马克思似乎也不是那么正常,不正常到玛丽那位因无数次测试雪莉酒而总是摇摇晃晃的母亲都觉得这个人不正常。
不管是直冒傻气还是不太正常,玛丽与马克思的故事已经开始了。
一封又一封流水账似的信件和莫名奇妙的礼物成为了这对隔着大洋的忘年交相互联系的纽带。 因为由到了马克思的回信,便便脸成为了可以在天堂管理所有巧克力的记号,玛丽再也不用担心有人在她的三明治上尿尿了;因为想要帮助马克思,玛丽选择了研究亚斯伯格综合症,并取得了人生中最辉煌的成功;因为马克思的道歉,玛丽的邻居终于克服了室外恐惧症;因为马克思为表歉意而随信寄出的一整套诺布偶,玛丽放弃了自杀的念头,这一次,马克思不仅救下了一心求死的玛丽,还救下了那个对外界一无所感的小宝宝。
《玛丽和马克思》的故事很简单,简单到没有多少台词,以朴实无华甚至看起来有些“拙劣”的影像表现出来,却能深深地打动人,究其原因,恐怕是因为我们的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孤独的感觉吧。在今天这个世界,生活物资越来越丰富,但是奇怪的是我们的生存难度却越来越大,实现自我难,创造价值难,社会公信的缺失和人际关系的淡漠,有时真的使我们无所适从。借助科技手段,我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大的同时,心灵的空间却越来越狭窄,狭窄到我们有时都不得不蜷缩在网络之中,如同玛丽一样瞪着一双无辜的眼睛偷窥着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一定程度上玛丽和马克思的故事就是我们这个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尽管那是上个世纪的事情,所不同的是彼时是用写信交流感情,而现在我们是用网络编织神话。电影中的马克思是亚伯格斯综合征患者,这个世代的我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也是患上了这样的孤独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在片中养了3只蜗牛并以爱因斯坦、牛顿、霍金进行命名,别有深意的是,在这三人当中爱因斯坦和牛顿都是亚伯格斯综合症的患者。或许是导演的用心良苦吧,希望让你知道,尽管患上了最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许多人会选择自暴自弃、酗酒、背叛、放纵、堕落地生活下去,而有些人,却可以像马克思和玛丽这样,用善良、真诚、平静地幸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