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大赛暨颁奖典礼”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由我们学院学生吴敏璇、黄思明和唐志行组成的Legend队在指导老师余芳和毛国民的带领下,经过激烈的角逐,获得了大赛一等奖暨总决赛铜奖的优秀成绩。记者特此对legend队的队长吴敏璇进行了一次专访,将她的经历与经验与大家分享。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参加比赛的初衷是什么呢?
吴敏璇(以下简称“吴”):其实也是想锻炼一下,然后多一点经验吧,因为之前也参加过学院的那个(公关技能大赛),觉得“挺好啊,公关比赛嘛”,就去参加。
记:那时候觉得有信心吗?
吴:没有,也没有什么信心,也谈不上吧,就感觉去玩一下试一下,看看我们所学的东西,看能不能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记:那么在参赛的过程中你感受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吴:感受最深的可能就是最后的那个决赛,感觉比较深一点的是,那时候就去了武汉那边比赛嘛,感觉我们跟别人的差距还是挺大的。就比如说,不管是你PPT制作还是整个方案来说跟别人的比起来都有些差距,感觉我们平时只是学习,这类比赛也比较少,别人可能会多一些实践的机会吧。
生活中的吴敏璇
记:我注意到legend队人数会相对少(三个人),这是否对你们产生过压力呢?
吴:决赛那天不只我们队伍是三个人,其他还有五个队伍吧,也是三个人。其实也没有什么压力,反正三个人也是团队,只是每个人可能会做的多一点而已,只要队伍里面每个人都做好自己该做的,然后一起再讨论,一起出那个idea,也会达到同样的效果,不关人数多少的问题。
记:在这个比赛中你对于合作有更深的感悟吗?
吴:合作这方面,首先我作为一个队长,在整个参赛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因为中间可能会跟另外两个队友发生很多的冲突。但是后来冷静下来,(我们)会说为了整个小组的利益着想,可能会大家各退一步,就这样互相换位思考。因为如果说整个队伍里面大家都很强势不肯让步的话,根本不可能合作下去。
记:在比赛的过程中遇到了压力和挫折吗?你们又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
吴:压力会有,因为我们三个都没有参加过比较大型的比赛。特别是比赛之前,那时候特别紧张,很怕在台上忘记了台词或者是不知道讲什么,也害怕老师会问什么问题我们答不上来。但是后来指导老师给我们很多鼓励,帮我们一起去克服很多问题,教我们怎样在台上展示自己,还有不要紧张啊……后来我们在上台之前也会相互鼓励,就觉得没那么紧张了。
记:你觉得从这个比赛中学到了什么?
吴:我觉得要做好一件事情的话,兴趣是很重要的。因为整个策划过程持续了两个多月,很多次讨论,也会有很大压力很多冲突的时候,所以兴趣支撑我们走了过来。我们也想过放弃,因为想不到那个方案该怎么做,觉得做下去没有效果。但是想到我们都坚持那么久了,而且这是我们的兴趣,没有理由说这么容易就去放弃。所以我觉得兴趣也是成功的一个关键。决赛的时候时间很紧,都是靠小组合作,展示视频啊,ppt啊,方案的修改啊,都是整个小组一起走过来,感觉效率也挺高。小组合作也很重要,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完的。另外一个是走出这个学校,看到外面的世界,比自己强的人很多,所以不要自视过高,因为比你厉害的人很多,比你努力的人也有很多。我们从冠军队伍身上就学到了很多,他们对那些细节考虑得都比我们仔细比我们完整,我们很多地方都有待改进,比如说调研就考虑得不够周到。
敏璇和队友们在一起
记:对于想要参加各类比赛的师弟师妹,你有什么建议吗?
吴:我觉得不管你要参加什么比赛都要有着一种锻炼的心态嘛,如果真的想沉下心来做一个学术性的比赛的话,一定要想得到以后有多辛苦,因为你要找很多很多资料看很多书,你会比别人少很多玩的时间,所以自己要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我是建议大学里面至少要参加一次学术性比赛,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只要参加,你都会觉得自己有一段时间能够静下心来专心地去做一样事情,你会觉得这样的大学才是有意义的。
记:那么你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吴:我想大学还剩两年时间,现在大三就想静下心来多看点书,因为出去工作以后看书的时间就越来越少。其实现在多看点书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管你看的是小说、散文还是说学术性的书籍啊,都是对你往后的(工作和生活)一点积累。所以再学生时代应该多挤出一点时间看一下书。大四就是去实习了,当然想先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这样会做得比较开心。但是理想跟生活还是会有差距,如果能按自己想的那样就最好,如果不能,也会随机应变喽,就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一些改变。也希望自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做公关、营销或者传媒这方面的。最后呢,最长远的规划,就是想拥有自己的一个品牌跟自己的公司,这样做下去。
附录:
吴敏璇,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0级学生,曾任政管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第六届广东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三等奖获得者,第四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大赛一等奖暨总决赛铜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