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几天和一个理科班的女生讨论文科生、理科生的不同时,她说,进了大学之后,和文科女生接触,发现和理科生真的完全不同。理科生思维更加理性,实在,而文科生在看待问题时,往往容易伤感,很文艺。就像一个女生为什么哭,文科生会说她伤春悲秋,而理科生会说,“那是因为她多巴胺分泌的不够多。”
是的,文科生和理科生在思维方式上的确大有不同。但是,我们又应该如何融会贯通,实现通识教育呢?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学会用理科生的思维看待这个世界,弥补文科生只用感性解读的知识结构的缺陷。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具体的世界里,我们的活动范围仅限于自己所属的小村庄,很多人一生去过的地方也不好超过一天的路程。我们熟悉每一个打交道的人。直到进入现代社会。这种生活方式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很多时候,我们总有种常识的思维惯性。
费孝通说,乡土中国最高理想就是“无讼”,在熟人社会中,人们做事不是靠商业和法制,而是靠道德和礼治。所以在这个体系里,出来案子,首先关乎的是名声和面子,而不是利益。
在这样的社会里,我们首要技能不是计算能力,而是分辨善恶美丑。这就构成了古代文人的价值观。
然而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复杂,我们可以随时对遥远的公务事务发表意见。我们的每一个决定都可以间接影响别人。面对复杂的局面,我们需要的是取舍思维,也就是“TRADE OFF”。“TRADE OFF”要求量化输入和输出,这也就是理工科思维的最根本方法。但人脑天生就不适应抽象数字,但事实证明,如果文科生不能运用理性思维,就会对世界乱担心和瞎指挥。
因此,在今天,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常识的惯性思维看待世界,理科生的严谨、客观、冷静有时更加利于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影响我们的恋爱、婚姻。传统的文人腔已经越来越少出现在主流媒体上了,一篇正经讨论现实问题的文章总要做点计算才算说得过去。
就像经济学所说的,我们要通过资源的最优配置,使得消费者个人达到效用最大化。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也应学会取舍,并且善于取舍,使得自己生命的厚度更厚,深度更深,广度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