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时空 · 正文

团学时空

“从关系的角度看人格结构”心理学讲座
编辑: 作者: 发布日期:2010/10/17 点击量:
文字/摄影: 05应用心理学 盘挺 添加时间: 2007-4-27 下午 06:00:42 访问量: 417

425星期三下午,广州日报的心理版记者武志红老师给我院0506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同学作了一次题为“从关系的角度看人格结构”的知识讲座。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下,武志红老师开始了他的精彩讲座。老师根据自己平时看的书籍和理论归纳总结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理论,而在这次演讲中,他向我们讲述了五条定律。

定律一:成为自己。我们的根本动力是成为自己,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也即自我实现。我们不要觉得自己生下来就是被选择被决定的,我们不要做别人的“我”,要做自己的“我”。

定律二:人格即关系。我们人格的基础不是知识与教化,而是我们与抚养者等重要亲人的关系模式,即“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这条定律,是武志红老师提出的理论的核心。该理论认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最终会在6岁前被孩子内化为一个“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模式。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并非是简单地复制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但基本上是以此为原型,并惨杂了孩子的期望、愿景等各种主观的因素,而且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发生变化。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会展现在我们一切外在的关系上。

定律三:有限的自由。6岁前的经历,决定了内在的关系模式。人们在6岁前,是最虚弱和最需别人保护的时候,而人格往往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决定的。所以如果孩子有个幸福健康的童年,孩子长大后人格就会比较健全;反之,如果孩子有个糟糕或不幸的童年,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有些人格的缺陷。

定律四:强迫性重复。即内在的关系模式不断重复。如果这个关系模式和谐,我们就较容易走向自我实现,去爱和创造;如果这个关系模式痛苦,我们就会不断重复痛苦。老师在讲这个问题时,引用了杨丽娟的例子作了说明。

定律五:答案就是自己。我们最能左右的就是自己。老师认为,越健康的人越容易从自己的身上找答案;心理问题越重的人越容易归罪别人。于是,苦难就难以修复。最后,老师指出,外在关系是内心关系的投射,所以自省无比重要,比帮助别人更重要。

老师演讲结束后,同学们相当踊跃的提出了各种问题,老师都一一做了详细精彩的回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

上一条:调研大赛投票结果公布(4月25日)
下一条:『3长2短』 论比赛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