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组织中的各层次人员需要不同的思维模式,但要能分能合。由于我们在大学内学习的关于市场、零售、营销或公关的知识都是前人实践后提炼的,所以一方面具有高度概括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非直接实用性,这就是大学生常所谓的理论。当我们第一次接触到真正的市场时,手中的武器就只有这些看上去没用的“条条框框”。记得我第一次与“喜”的业务员交谈时,我真的不知道问什么问题好,因为我什么都不知道,无从问起。我遂及利用书上学来的理论问道:“喜之郎之所以能成为这个行业的龙头,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我原以为他会认为我的问题很有水平,没想到他笑嘻嘻地告诉我:“这个问题你该问大区(大区经理),我们需要回答的是为什么今天有一家店断了50g的货,然后解决这一问题”。随后到“五”的经历也如此,第一次见到总经理时,他从产品的包装、理念讲到市场份额,从五谷杂粮讲到儒道文化;见到城市经理时,他从渠道分销给我讲到有效地促销叫卖;而当与基层理货员一起合作时,她教授我的主要是如何写订单或如何从仓库把货品搬到货价并摆好台面……这样的经历让我感到了组织的分工,不仅体现在制度与架构上,还必须真正反映到每一层级每一个员工的思想与行为中。但是否高层就只考虑战略,中层只考虑战术,基层只考虑业务这样组织就能获得良好运行了呢?实际证明也不是,这不是一个只强调“分”工的时代,更需要的是分工基础上良好的“合”作。如果一个基层业务仅仅只有业务思维,他不可能理解中层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因为他总觉得那是“上面的命令”,不做就没有工资,这样的想法就不可能成为把工作完成好的有效动机;如果一个中层的经理仅仅只是教予基层一些市场技巧,或只是监督数字有没有达到,而没有费心理解高层的思想,没有把高层对组织文化的构想良好的解码到基层,这必然不是一个优秀的中层干部。所以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基层,应该拥有良好的业务能力与主动理解上层的意愿,一个优秀的中层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同时需要,有清晰的解码上层思想和教育下层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作为一个基层,要眼睛看着“基”心里想着“中”;作为一个中层,要眼睛看着“基”,心里想着“高”、“基”,这样一来,组织的整个文化构想和行为模式,才能像血脉一样贯穿上下,组织机体才能正常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