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26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戏剧疗愈讲座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学城校区学生活动中心 307 团体辅导室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社会心理学会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主题为“戏说‘家’话:应用戏剧在体验式家庭教育工作坊中的多元运用”。本次讲座荣幸邀请到心理学、新闻学双学位毕业,美国发展性转化学院认证 DvT 戏剧治疗师,美国纽约一人一故事剧场中心毕业生、认证导师,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心理教研员杨阳老师亲临现场,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意义深远的体验之旅。我院心理学系和社工专业的师生一起参与了本次活动。

戏剧疗愈·开场
讲座伊始,杨阳老师深入剖析家庭教育指导的痛点,强调指导者与家长的平等关系以及家长自身的局限性。他详细介绍了教育戏剧的定义、特点及“三步法”设计范式,为后续体验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戏剧疗愈·热身活动
活动正式开始前,杨阳老师邀请大家进行热身体验,迅速拉近了同学和老师们之间的距离,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氛围。大家在空间中自由行走,先是寻找交通方式相似的朋友并交流演绎,接着寻找专业相同的人,分享各专业中的喜怒哀乐,最后组成五人小组,共同演绎家庭场景。这些热身活动激发了同学和老师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后续体验活动做好了准备。


戏剧疗愈·体验冲突场景
在体验冲突场景环节,杨阳老师设计了一个故事:一对名校毕业的父母因孩子成绩倒数,妻子要求做亲子鉴定。杨老师通过生动讲述和现场演绎,引导会员们进入故事情境,与角色共同经历情感起伏和冲突碰撞。随后,大家分组讨论,提出了诸如“全职妈妈压力”“学习内卷”“有条件的爱”等关键词,深入探讨了家庭矛盾的多面性与教育的深层次问题。
戏剧疗愈·未来剧场
在“未来剧场”环节,杨阳老师巧妙地将参与者们进行分组,探讨亲子鉴定后5年、10年、20年三个角色的未来走向。各组提出了诸多发人深省的设想:5年后,孩子可能因心理创伤而陷入困境,家长在反思中相互指责;10年后,孩子可能选择离家,家庭关系愈发紧张;20年后,孩子虽经济独立,但童年创伤仍如影随形,影响其社会交往与婚姻生活。这些假设不仅极具前瞻性,更引发了大家对未来家庭关系的深度反思。
活动临近尾声,参与者代入爸爸、妈妈、孩子三个角色,表达对角色的同情、支持或愤怒。结果显示,多数人对爸爸角色最生气。杨阳老师顺势引导大家分组讨论:在亲子鉴定前,爸爸可以做些什么来避免悲剧的发生?这一讨论不仅让参与者从不同角色的视角思考问题,更凸显了家庭教育中预防问题的重要性。
本次“戏说‘家’话”活动通过戏剧疗愈的方式,让同学和老师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刻感悟家庭教育的真谛,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也为构建健康、幸福的家庭环境注入了新的活力。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