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语心论道·研究生双周学术沙龙第九期成功举办——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实务偏好迷思与澄清
编辑:吴海蓝 作者:宋越 发布日期:2025/01/06 点击量:

本网讯(通讯员:宋越)2025年1月2日,由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第九期“语心论道·研究生双周学术沙龙”在学院会议室D506如期举行。本期沙龙以“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实务偏好迷思与澄清”为主题,由陈胜副教授主持,费久浩副教授与谈,吸引了学院内外多位对该主题感兴趣的师生参与。

在沙龙中,陈胜副教授指出,随着社会工作专硕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在撰写学位论文时呈现出一种“实务型论文更容易得高分”的趋势与迷思。然而,通过对我院过去四年311篇盲审意见书的深入分析,他和学生发现,真正影响论文评分的关键并非论文的类型,而是论文的结构和规范。

陈胜副教授分享

陈胜副教授根据《MSW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对盲审意见书的内容分析,特别强调盲审专家对论文的评分更关注工作量是否足够,研究和探讨是否全面和深入,标题是否合适,文献回顾是否全面,研究问题是否明确,基础知识是否掌握、格式是否规范、观点是否明确、逻辑是否清晰和文字是否流畅等。这些要素才是决定学位论文质量和评分的核心,而不是单纯选择实务型还是非实务型的论文写作方式。

费久浩副教授在与谈中补充道,当前MPA学位论文写作也出现了撰写某一类论文的趋势,专硕学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写作不仅是对学生学术能力的检验,更是对其实践能力的考量。他鼓励学生在论文撰写中多关注研究问题的现实意义,扎实做好基础研究,展现出严谨的学术态度。

与会教师点评

在互动环节,与会师生踊跃提问,围绕论文写作中的选题困惑、研究方法的选择以及如何平衡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一位老师提问:“如何在非实务型论文中体现社会工作的学科特点?”对此,陈胜副教授结合MSW教指委的新要求,指出应该从论文结论部分为社会工作实务提出详细建议,这样同样可以体现社会工作的学科特点,减少盲审不通过的风险。

现场气氛轻松活跃,既有学术观点的交锋,也有实践经验的分享,与会师生都表示受益匪浅。大家一致认为,此类沙龙为研究生提供了难得的学术交流平台,不仅拓宽了视野,还为实际写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

沙龙现场

本次沙龙澄清了关于社会工作专硕学位论文写作的一些误区,为社会工作专硕研究生提供了更加科学、全面的论文写作指导。与会者纷纷表示,这场沙龙对于提升学术水平、增强研究能力以及推动社会工作专硕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条:我院教师参加全国MPA核心课程“社会研究方法”教学与案例研讨会
下一条:苏彦捷教授应邀主讲“论文选题与写作”学术讲座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