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关于举办第二届学生学术论文比赛的通知
各位同学和老师:
为了促进课程学习,推动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在论文写作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决定:从2008年11月中旬开始,在全院2005-2007级各专业学生中举行学术论文比赛。
一、关于参赛对象、参赛论文使用的具体说明
1、2005、2006级本科生原则上都必须参加此次学术论文比赛。参赛论文可以作为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阶段性成果,本科生的获奖的论文可以直接作为毕业论文或毕业论文的主要部分。
2007、2008级本科生自愿参加此次学术论文比赛,参赛论文可以也作为将来毕业论文的阶段性成果,获奖论文也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基础。
2005级本科生只能以个人名义参赛,其余年级本科生可以跨年级、跨专业、跨学院组队参赛,但人数最多不超过3人;跨学院组队的,第一作者必须为我院学生。
二、关于学术论文比赛题目的选择
1、本科生可以在学院发布的论文参考题中选择(细化)参赛论文题目,也可以同指导老师商定与本专业相关的其它题目。
三、奖项设置
1、学生论文按毕业班、非毕业班分别评奖,各分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在奖项数量设置方面,将尽量鼓励优质论文。奖项数量目前不作硬性限定,将根据参赛论文质量和推荐数量决定获奖数量。奖金待奖项数量明确后再定。奖励原则是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
2、设立优秀论文指导奖,对获奖论文的指导老师,也给于程度不同的奖励。对其他指导参赛论文的老师,也给于一定的鼓励。
四、学术论文比赛的时间、组织、评比程序与方式、争议问题的处理
1、学术论文比赛活动的时间为2008年11月中旬至2009年3月30日,交稿时间为2009年2月16号至2月26日。2009年3月为评奖和发布比赛结果时间。
2、学院成立学术论文评委会,由学院各位领导、系主任和全院所有教授组成。由詹文都院长任评委会主任、吴显庆任副主任(主持大赛具体工作)。
3、以专业系为单位,由各专业各年级各班班长或学习委员负责统一收集汇总参赛论文并列好清单,于2009年2月26日(星期四)上午下班前交到学院教务办(院系楼430)李洁老师处,由李洁老师把论文以及论文清单交各系主任。参赛论文请在论文首页的眉头注明“政管学院第二届学术论文大赛论文”,请参赛者自留论文底稿·。
4、参赛论文由各系组织评比小组初评、推荐。
5、学院学术论文评委会对被推荐论文进行终评,以委员投票方式决定获奖论文。获奖论文必须获得半数以上赞成票(含半数)。
6、学术论文比赛中出现的争议问题,由学术论文评委会主任与其他评委商量后决定解决办法;如果经过这一程序后还有争议,由评委会全体委员商议后投票决定。
五、优秀学术论文的评价标准
1、各年级学生的参赛论文,字数在6000字以上。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格式)都必须完全符合学校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要求。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格式见学院网页学院公告通知栏目第7页(关于进一步规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的通知中的2个附件)。
2、各年级学生的参赛论文,都要语言通顺,完全没有错别字。
3、所有参赛论文都应逻辑严密,完全没有违反形式逻辑要求的情况。
4、所有参赛论文都应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高年级学生参赛论文的理论创新性和实用性,要高于低年级学生。
附件:学生学术论文比赛参考选题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参考选题
1、高校学生权利研究
2、大学法律地位研究
3、高校学生管理研究
4、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5、高校教师管理研究
6、政府征收资本利得税或印花税或污染税等税收相关问题分析
7、政府宏观调控与政府经济政策相关问题
8、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中相关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9、政府发行国债的相关问题分析
10、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问题
11、税收改革相关问题分析
12、政府转移支付相关问题分析
13、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
14、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问题
15、政府教育支出或政府社会保障支出等公共支出相关问题分析
16、公共组织体制的理性化重塑
17、学习型政府:政府生态理论的价值回归
18、虚拟型政府:组织权变理论的现代应用
19、非正式组织在政府中的管理效能及其建设
20、公共组织的文化建设与道德规范调整
21、激励理论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2、城中村的改造问题
23、市管县问题
24、城市交通管理问题
25、基础设施市场化的问题
26、城市竞争力问题
27、城市社会治安管理问题
28.控制医疗费用上涨的有效途径
29.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思考
30.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策思考
31.化解我国养老保险历史债务的有效途径
32.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营运效率。
33、关于国际卫生组织的管理方式及其作用分析
34、关于国际体育组织的管理方式及其作用的分析
35、关于国际文化组织的管理方式及其作用的分析
36、关于国际教育管理的管理方式及其作用的分析
37、关于国际科技组织的管理方式及其作用的分析
38、关于国际环境组织的管理方式与管理作用的分析
39、关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管理方式及其作用的分析。
40、国外城市化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
41、现代西方行政改革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42、生态社会主义与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
43、国外医疗保障体系对中国医疗保障体制运行的启示
44、我国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问题
45、对我国水资源的管理
46、浅析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47、论我国公民公共政策参与的困境与渠道拓宽
48、我国政府信息化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49、试论决策失误责任追究机制的建立
50、后工业化国家公共服务社会化的经验与启示
51、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公共经济主体多元化分析:理论依据与发展趋势
52、中国公共经济改革的路径选择及经验。
53、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重新定位
54、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55、从公共产品的供给来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56、市场失灵的类型与政府干预的方式
57、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府活动低效问题分析
58、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上的误区分析
59、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统一性与分离性
60、马克思关于公平的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61、罗尔斯关于公平正义的理论:批判与借鉴
62、从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看国有企业改革方式的选择
63、政府对房产市场调控的依据及方式选择
64、公共产品的类型及供给方式分析
65、混合产品公私联合供给的均衡及效率分析
66、政府在私人供给公共产品过程中的责任分析
67、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公平分析
68、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69、社区公共产品的特征及供给方式分析
70、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理论依据及发展趋势
71、从公共产品的属性看公路桥收费方式改革
72、社会阶层多元化背景下公共政策公众参与的途径分析
73、公共选择学派关于政府失灵问题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74、市场经济下公共政策公平性的内涵及实现途径
75、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76、我国农村基层选举过程中的投票交易现象分析
77、我国农村基层选举过程中的力量博弈
——从公共选择的角度分析
78、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途径及后果
79、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对利益集团的管理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80、我国转型时期利益集团产生的条件及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81、现阶段我国利益集团的类型及其管理(与美国的比较)
82、和谐社会建构过程中协调各利益集团之间利益矛盾的对策研究
83、转轨时期我国利益集团形成的特点及类型分析
84、对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官商勾结现象的制度分析
85、我国治理环境污染的方式及效应分析
86、市场经济对公共支出的客观要求及意义(公共财政)
87、罗斯托关于“公共支出结构转换论”对我国的启示
88、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府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理论分析
——公共选择学派视角的诠释
8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理论解释:理论、问题与对策
90、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合理规模的界定(职能、支出、公共产品)
91、政府公共支出政策的双重效应的分析
9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支出结构的演变及启示
93、我国公共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94、公共支出结构优化的依据及量化标准研究
95、政府转移性支出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96、转移性支出的功能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97、当前我国家庭教育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增加的意义及效应分析
98、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演变及公共支出结构的优化
99、从我国近几年财政审计中暴露出的问题看建立公共财政的必要性
100、教育市场的双重属性与政府在该领域主导作用的发挥
101、人力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对大学生助学贷款方式的影响
102、保健市场的失灵与政府在该领域主导作用的发挥
103、医疗体制改革:西方的经验与我国的实践
104、从公共支出结构的转变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二、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参考选题
1. 和平发展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2. 论新时期党的形象建设
3. 广州“亚运会”与广州城市形象的推广策略
4. 论公共关系在应对反倾销危机中的功能
5. 政府公共关系在化解公共危机中的功能
6. ×××国的信息发布机制研究
7. ×××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8. 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9. 中国或西方的社会流言理论与预防控制策略研究
10.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和文化形象研究
11. 国际知名品牌策划的公关策略研究
12. 中国人的旅游形象研究
13. 某一大型专题活动的公关策划和传播策略研究
14. 领导形象研究
15. 公共政策的传播策略研究
16. 公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研究
17. 西方的×××公关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18. 社区公共关系研究
19. 明星形象塑造与公关策略研究
20. 台湾高校的公共关系及其借鉴意义
21. 中国行政组织体制的理性化重塑
22. 学习型政府:政府生态理论的价值回归
23. 虚拟型政府:组织权变理论的现代应用
24. 非正式组织在政府中的管理效能及其建设
25. 行政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分析
26. 非政府组织个案研究
27. 政事分开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
28. 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制度创新
29. 民族自治地区行政组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30. 组织的文化建设与道德规范调整
31. 激励理论在我国行政组织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32. 行政组织冲突研究
33. 激励理论在我国行政组织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34. 激发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及提高组织效率的研究
35. 政府组织变革与发展的若问题的研究
36. 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改革研究
37. 国际重大体育赛事灾难事故的原因分析及经验教训
38. 构建科学全面的广州2010年“亚运会”的防灾管理新机制
39. 广州2010年“亚运会”可能遭遇的重大灾害与危机分析
40. 广州2010年“亚运会”预防“恐怖袭击”的对策研究
41. 广州2010年“亚运会”预防“人群大规模骚乱、拥挤”灾害的对策研究
42. 广州2010年“亚运会”预防“场馆设施灾害”的对策研究
43. 广州2010年“亚运会”预防“气象灾害”的对策的研究
44. 广州2010年“亚运会”预防“火灾与爆炸灾害”的对策研究
45. 广州2010年“亚运会”预防“交通堵塞与瘫痪”灾害的对策研究
46. 广州2010年“亚运会”预防“大面积断电、断水、断气”灾害的对策研究
47. 广州2010年“亚运会”防止中毒及其它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对策研究
48. 广州2010年“亚运会”预防“计算机信息网络事故”灾害的对策研究
49. 政府征收资本利得税或印花税或污染税等税收相关问题分析
50. 政府宏观调控与政府经济政策相关问题
51. 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中相关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52. 政府发行国债的相关问题分析
5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问题
54. 税收改革相关问题分析
55. 政府转移支付相关问题分析
56. 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
57. 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问题
58. 政府教育支出或政府社会保障支出等公共支出相关问题分析
59. 涉外公共关系礼仪研究
60. 公关礼仪文化研究
61. 高校学生管理研究
62. 市管县问题研究
63. 城市竞争力问题研究
64. 政府教育支出或政府社会保障支出等公共支出相关问题分析
65. 公共组织体制的理性化重塑
66. 学习型政府:政府生态理论的价值回归
67. 虚拟型政府:组织权变理论的现代应用
68. 非正式组织在政府中的管理效能及其建设
69. 公共组织的文化建设与道德规范调整
70. 激励理论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71. 城中村的改造问题城市交通管理问题
72. 控制医疗费用上涨的有效途径
73. 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思考
74. 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策思考
75. 化解我国养老保险历史债务的有效途径
76. 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营运效率。
77. 关于国际卫生组织的管理方式及其作用分析
78. 关于国际体育组织的管理方式及其作用分析
79. 关于国际文化组织的管理方式及其作用分析
80. 关于国际教育管理的管理方式及其作用分析
81. 关于国际科技组织的管理方式及其作用分析
82. 关于国际环境组织的管理方式及其作用分析
83. 关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管理方式及其作用分析
84. 国外城市化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
85. 现代西方行政改革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86. 生态社会主义与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
87. 国外医疗保障体系对中国医疗保障体制运行的启示
88. 我国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问题
89. 我国的水资源管理
90. 浅析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91. 论我国公民公共政策参与的困境与渠道拓宽
92. 我国政府信息化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93. 试论决策失误责任追究机制的建立
94. 后工业化国家公共服务社会化的经验与启示
95.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公共经济主体多元化分析:理论依据与发展趋势
96. 中国公共经济改革的路径选择及经验。
97.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重新定位
98.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99. 从公共产品的供给来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100. 市场失灵的类型与政府干预的方式
101.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府活动低效问题分析
102. 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上的误区分析
103. 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统一性与分离性
104. 马克思关于公平的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105. 罗尔斯关于公平正义的理论:批判与借鉴
106. 从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看国有企业改革方式的选择
107. 政府对房产市场调控的依据及方式选择
108. 公共产品的类型及供给方式分析
109. 混合产品公私联合供给的均衡及效率分析
110. 政府在私人供给公共产品过程中的责任分析
11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公平分析
112. 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113. 社区公共产品的特征及供给方式分析
114. 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理论依据及发展趋势
115. 从公共产品的属性看公路桥收费方式改革
116. 社会阶层多元化背景下公共政策公众参与的途径分析
117. 公共选择学派关于政府失灵问题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118. 市场经济下公共政策公平性的内涵及实现途径
119.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120. 我国农村基层选举过程中的投票交易现象分析
121. 我国农村基层选举过程中的力量博弈
——从公共选择的角度分析
122. 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途径及后果
123. 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对利益集团的管理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124. 我国转型时期利益集团产生的条件及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125. 现阶段我国利益集团的类型及其管理(与美国的比较)
126. 和谐社会建构过程中协调各利益集团之间利益矛盾的对策研究
127. 转轨时期我国利益集团形成的特点及类型分析
128. 对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官商勾结现象的制度分析
129. 我国治理环境污染的方式及效应分析
130. 市场经济对公共支出的客观要求及意义(公共财政)
131. 罗斯托关于“公共支出结构转换论”对我国的启示
132.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府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理论分析
——公共选择学派视角的诠释
13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理论解释:理论、问题与对策
134.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合理规模的界定(职能、支出、公共产品)
135. 政府公共支出政策的双重效应的分析
13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支出结构的演变及启示
137. 我国公共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38. 公共支出结构优化的依据及量化标准研究
139. 政府转移性支出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140. 转移性支出的功能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141.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增加的意义及效应分析
142.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演变及公共支出结构的优化
143. 从我国近几年财政审计中暴露出的问题看建立公共财政的必要性
144. 教育市场的双重属性与政府在该领域主导作用的发挥
145. 人力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对大学生助学贷款方式的影响
146. 保健市场的失灵与政府在该领域主导作用的发挥
147. 医疗体制改革:西方的经验与我国的实践
148. 从公共支出结构的转变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149. 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研究
150. 公共危机管理的控制处理机制研究
151. 公共危机管理的监控机制研究
152. 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机制研究
153. 公共危机管理的决策机制研究
154. 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机制研究
155. 公共危机管理的保障体系研究
156. 公共危机管理的沟通机制研究
157. 公共危机管理的信息管理机制研究
158. 公共危机管理的识别评估机制研究
159. WTO背景下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160. WTO背景下的政府体制改革研究
161. WTO背景下的政府理念变革研究
162. WTO背景下的政府关系的改革研究
163. WTO背景下的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创新研究
164. WTO背景下的政府依法行政研究
165. WTO背景下的政府能力提升研究
166. WTO背景下的政府与企业、市场关系研究
167. WTO背景下的政府如何适应全球化发展研究
168. WTO背景下的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研究
169. 公共危机管理心理求助机制研究
170. 公共危机管理新闻发布制度研究
171. 公共危机管理社会安抚机制研究
172. 公共危机管理中公共关系研究
173. 公共危机管理法律制度建设研究
174. 基础设施市场化的问题
175. 城市社会治安管理问题
176.网络发展对公务员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177. 电子政务与公务员思想道德建设
178. 试析我国政府公关中的行政伦理问题
三、心理学专业学生参考选题
1.大学生颓废心理及其改善策略
2.大学生自杀心理研究
3.动机与需要.发掘人们行为背后的动机,探讨动机与需要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4.关于志愿者服务的心理学研究
5.NGO在中国发展的心理学研究
6.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分析
7.教养方式、智力、个性特点与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
8.学习观念及其作用的调查研究
9.学生同伴关系发展与情绪调节
10.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研究
11.学生依恋类型与对情绪事件的记忆
12.某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人格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13.中学生人格特质、应对风格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
14.生活时间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15.某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因素及应对方式的关系
16.森田疗法的机制及治疗(综述)
17.关于青少年自尊发展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18.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19.群体工作绩效与职业兴趣倾向关系的探讨
20.企业组织学习状况的案例研究
21.企业文化及其作用的调查研究
22.企事业单位工作动机及其作用的调查研究
23.企业创新气氛及其作用的调查研究
24.企事业单位职工组织支持感受及其作用的调查研究
25.团体依恋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26.青年择偶观差异分析
27.幸福家庭的特点
28.中国人自我结构及其影响的研究
29.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研究
30.人格与个体的行为控制
31.思维方式与人格关系的研究
32.青少年身体自尊发展特点研究
33.团队精神训练方法研究综述
34.心理相容性研究综述
35.心理紧张调节方法研究综述
36.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尊研究的文献综述
37.近年来我国有关儿童元认知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
38.多元统计分析与心理学研究
39.论心理研究的生态化取向
40.论心理学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
41.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自信心关系的研究
42.大学生的自信心与家庭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
43.当前青年择业倾向调查
44.城市(或农村)人口生活满意感调查
45.大学生家庭观念研究
46.大学生亲子关系调查
47.生活价值观的代际比较
48.论智力高而成就低的原因
49.论青年情绪情感的和特点与心理卫生
50.论青年的焦虑及其调节
51.青年的自我评价成熟与自我教育之间的关系
52.论青年自尊心的特点
53.论青年自我概念及其对个性发展的影响
54.论友谊在青年期的特殊意义
55.论当前我国青年友谊、爱情观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
56.论我国当代青年道德发展的特点
57.论我国当代青年人生观的特点及影响青年人生观形成的心理因素
58.论形成青年违法犯罪心理的主客观因素
59.论违法犯罪青年在个性意识的倾向性方面的特点
60.论青春期性心理特点与性教育
61对当代大学生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的调查
62.对当代大学生自杀动机和原因的调查
63.对当代大学生自杀的干预策略研究
65.对当代大学生生逃课现状、成因以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66.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形成过程,如何形成良好的大学生生宿舍文化
67.影响个体挫折承受力的心理特征
68.宽恕的心理机制
69.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70.学习理论及在企业中的应用
71.教师(或其他某种职业的)职业兴趣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72.彩民的人格特点及其分析
73.自我效能的心理学研究
74.自我同一性的心理学研究
75. 潜意识的心理学研究
76.攻击性的心理学研究
77.归因的两难推理的研究
78.关于社会偏见的研究
79.性别岐视的现状及成因的相关研究
80.自我预期与社会期望的相关研究
81.自我概念及其成因的相关研究
82.自我表现的社会心理技能技巧的研究
83.自我监控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
84.应对压力的社会心理策略研究
85.人际交往的年龄特点研究
86.人际交往的性别特点研究
87.伴侣关系的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的异同
88.竞争行为与合作行为的相关研究
89.关于态度改变模式的时代特征的研究
90.社会压力的种类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
91.从众行为的时代特点研究
92.服从行为的时代特征研究
93.学校心理辅导研究进展综述
94.对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思考
95.论学校心理辅导的工作模式
96.谈学校心理辅导人员的素质
97.学校心理辅导方法的比较研究
98.学校心理辅导评估技术探讨
99.学生学习辅导的若干问题研究(学习动机、策略、考试焦虑、学习困难等)
100.校园生活辅导的若干问题研究(情绪、休闲、消费、人际、性、危机干预、网络使用等)
101.择业与生涯辅导的若干问题研究
102.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103.中外学校心理辅导比较研究
104.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偏差
105.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定位
106.成就动机对职业成就的影响
107.体育心理素质模型的构建
108.认知偏差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影响
109.认知偏差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110.大学生经常出现的变态心理及其预防
111.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在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12.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113.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14.人才测评方法简介
115.绩效考核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16.企业应如何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功能
117.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118.从生态学角度说明婴儿依恋的实质
119.分析幼儿游戏的心理机制
120比较皮亚杰和凯斯关于认知发展机制的基本观点
121.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基本特点、主要问题及对策
122.家庭教养方式或家庭压力对大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
123.老年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调适
124.简析优秀教师应具备的人格特征
125.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管理
126.品牌效应对消费者的心理认知影响
127.简析人们购买的主要心理原因
128.价格的主要心理功能有哪些